西西軟件園多重安全檢測下載網(wǎng)站、值得信賴的軟件下載站!
軟件
軟件
文章
搜索

首頁西西教程教育教學 →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我是怎么閱讀英語的?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我是怎么閱讀英語的?

相關(guān)軟件相關(guān)文章發(fā)表評論 來源:本站整理時間:2010/6/28 13:47:34字體大。A-A+

作者:佚名點擊:810次評論:0次標簽: 英語閱讀

每日一句appv1.0.161019 手機版
  • 類型:教育學習大小:5.2M語言:中文 評分:10.0
  • 標簽:
立即下載

有朋友問“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這個問題比“如何學好英語”單純一些,我還有點兒感想可說。不過,我自己也沒做到我說的,所以只能說“我想”怎樣,不敢說“你該怎樣”。

提這種問題,一定對英文有興趣。我的一貫原則是,對有興趣的東西就要當專業(yè)一樣去學,要以專業(yè)的標準的來要求——即使做不到,也能有所收獲。

我認為,學任何語言,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不用不著強調(diào)“第二外語”或“第三外語”的特殊,盡管確實有特殊的地方。所以,中文讀什么書,英文也應該讀什么書。我學中文,大概跟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yè)的一樣,可能比他們還偏一點兒;我想學英文也如此,不但學“科技英語”,也要學英語文學。“科技英語”有點兒像八股文,有好的,壞的更多——中文也一樣。我們能判別中文的好壞,因為讀過很多好中文;我們不容易判別一篇英文的優(yōu)劣,因為我們讀的好英文不夠多。

第一要緊的是語感。
要盡快形成對英文的“感覺”,它沒有機會從生活中來,只能從我們的閱讀中來。我覺得“捷徑”是“中英對照”。讀了原文再拿譯文來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英文的差別,這些差別正好說明什么是地道的中文和英文。對照時,可以注意幾點
1)句式。這是形式上中英文差別最大的一點,不說也知道;但熟悉每一種句式,正是閱讀(還有寫作)的第一塊磚頭。

2)用詞。在語境中體會單詞的意義與查字典是不同的。英漢詞典里對單詞的“翻譯”,幾乎都不能直接套用在實際的句子里。英漢詞典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翻譯的“對照表”。反過來,詞典里譯為相同中文的單詞,在英文的語境里也許沒有一點兒相似的地方。

3)語氣。單個句子好像都明白,但整個段落讀下來,你的感覺可能與譯文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其間的差別,就在對語氣的把握。

4)邏輯。這是與3)相關(guān)的,邏輯不一定通過“因為所以”等關(guān)聯(lián)詞來表現(xiàn),也可能隱含在語詞里。另外,同樣的邏輯關(guān)系,中英文的表達差別很大。
為什么拿這幾點說事兒呢?因為我校讀過一些譯稿,看過不少譯文,單看每句話似乎沒什么錯,但整段話的意思怎么看也不像原文——對翻譯來說,這是大錯了;問題在哪兒?我感覺就在那幾點。反過來,如果時常關(guān)注這些點,形成“感覺”,就能很好把握篇章的整體,段落的整體,句子的整體。

我們平常閱讀時,只關(guān)心文字的意思和精神,不會花大工夫去摳字眼兒,所以“正常”的閱讀,即使很仔細,也不會“細致入微”。為了讓自己不得不鉆牛角尖兒,最簡單也最費氣力的就是自己做些翻譯。在翻譯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果不做翻譯,那些問題可能被一直忽略。

英文不能直接譯成中文,中文當然也不能直接譯成英文——如果寫的英文就像從中文翻譯來的,肯定不會是好英文。所以,翻譯訓練對英文寫作有莫大的幫助。翻譯的最好結(jié)果就是在寫作和翻譯中消滅翻譯的痕跡。

第二是視野。
武夷山老師在講口譯經(jīng)驗時說“功夫在外”,我想對提高閱讀能力也同樣重要。這兒的“外功”,是語言以外的東西,如歷史、文化和生活。沒有生活在歐美文化環(huán)境下,只能通過多讀不同花色的英文,在閱讀中模擬、適應和熟悉不同的生活和思想方式。像武老師說的,多讀課本是好辦法。我為了學英文買過很多課本,如化學、經(jīng)濟學、生理學、解剖學、心理學、人類學、考古學、營養(yǎng)學、園藝學、商務(wù)管理、人力資源等等,其中好多東西我從來沒有興趣,中文都很少看。遺憾的是,書有了,我從頭到尾看下來的很少。

說起解剖學,想起一個例子。我有英漢雙語版兩大卷Wolf-Heidegger’s Atlas of Human Anatomy,前言有句話感覺很別扭:
多年在校學習,使Goethe養(yǎng)成了對書面文字的信任超過自己直覺的習慣,這位年輕的醫(yī)學生在第一年臨床實習前面臨一個問題——他曾準確描述為‘最困難的’是:他必須學會如何觀察。
即使不管內(nèi)容,中文似乎是不該這樣說的。原文是
Accustomed during the school years to place greater trust in the written word than in his own senses, the young medical student in his first pre-clinical term is faced with a problem which Goethe aptly describes as “hardest of all”: He has to learn how to see.
這句話很簡單,但譯文還是錯了,譯者沒認出歌德。多數(shù)人都認識歌德,所以這個錯誤還不算典型。問題也許是,作者本該說a student,卻用了the。是不是因為前面的從句給了限定,用the也行?對翻譯來說,這兒還有一個問題:落實引號的內(nèi)容——顯然,作者引用了歌德的句子。在這個例子中,即使不知道出處,也不大影響意思,但會影響中文的準確表達——例如那個翻譯就全錯了;即使模糊過去,心里也該留下問題。幸運的是,我找到了歌德的一句格言:
“What is hardest of all? That which seems most simple: to see with your eyes what is before your eyes.”
假如人物不像歌德那么有名,引語難以查找,那就很可能影響理解。也許因為看多了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疏證,我遇到類似的“典故”,總想找到它的出處。現(xiàn)在從網(wǎng)絡(luò)搜索,省事兒多了;關(guān)鍵是要對那些詞兒“敏感”。我還記得,Pais在愛因斯坦的傳記里引用了弗洛伊德的一個詞兒,現(xiàn)在也沒找到出處——讀書還是太少了!

第三是字典。網(wǎng)絡(luò)檢索比字典方便多了,不過還是應該準備些隨時可以翻閱的紙質(zhì)的工具書,除了流行的學習詞典(如Oxford, Longman, Collins, Webster等)而外,還有用法詞典、搭配詞典、同義詞詞典、引語詞典、典故詞典、習語詞典等等,它們對閱讀和寫作的幫助,大大的;當消遣來讀,也好玩兒。另外,最好再準備一本大辭典,如Webster第三國際(坦白說,我自己很少用它;但比我更用功的同學,也許用得著)。我更喜歡的是OED,可惜20大卷太貴,也不便于翻檢;幸好還有一個簡編本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的特色在于它的歷史主義原則。每個詞在哪個年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經(jīng)典例句,都清楚羅列出來。用這個詞典,我們就不會用今天的意思去解讀莎翁的作品了。

當然,還可以列出第四、第五……通過多種方式熟悉與英文有關(guān)的東西。例如眼下的足球,怎么用英文描述一場球賽?我是一句話也寫不出來的,所以沒有資格多說了;例如看電影,如果在讀一部小說時浮現(xiàn)出某個場景,那就真是讀到家了。

    相關(guān)評論

    閱讀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人給出評價!

    • 8 喜歡喜歡
    • 3 頂
    • 1 難過難過
    • 5 囧
    • 3 圍觀圍觀
    • 2 無聊無聊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

    第 1 樓 湖南長沙聯(lián)通 網(wǎng)友 客人 發(fā)表于: 2013/12/8 6:17:12
    good

    支持( 0 ) 蓋樓(回復)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0)

    昵稱:
    表情: 高興 可 汗 我不要 害羞 好 下下下 送花 屎 親親
    字數(shù): 0/500 (您的評論需要經(jīng)過審核才能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