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條面試官的套路是當前朋友圈、微博中流傳十分廣泛的一個段子,央視的知名節(jié)目《你知道嗎》當中主持人就通過這個話題向觀眾傳達了部分理解,當然節(jié)目播出之后引起了行業(yè)圈中的廣泛反對,HR的問題是否真的存在套路恐怕因人而異,但在社會中找工作,大家確實要注意與吸取的經驗有很多。
11條面試官的套路相關信息:
微信里羅列了11種面試官面試招聘時提問的“套路”,并直言,每一句話的背后都有著不可捉摸的“潛臺詞”,讓求職者們看得心驚肉跳。面試的“套路”真有這么深?人力資源專家、江蘇百得人力資源集團副總裁姜文銳昨天一一點評了視頻里的11種“潛臺詞”,他認為,視頻里所說的大可一笑而過,但真正面試時,的確有值得探究的注意點。
面試官的11個套路:
這11句面試“潛臺詞”,沒一條是準確的
1面試官:請你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
潛臺詞:這意味著,之前面試官根本沒有看過你的簡歷。
專家解析:能夠進面試的簡歷,肯定每一份都已“過篩”。因此,“根本沒看過你的簡歷”顯然不可能。面試官之所以這么問,是想直觀地了解你的表達能力。自我介紹是否流暢、完整,表達時是否緊張,都是面試官通過這個問題想要考查的內容。所以,面試之前準備一份精煉的自我介紹,尤為重要。
2面試官:為什么想來我們公司?
潛臺詞:你是唯一一個到這家公司面試的人。
專家解析:問題的側重點并不在面試人員的數量上,而是暗含著HR對應聘者的希望:求職者的應聘不應盲目,需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發(fā)展方向。
3面試官:請具體描述并解決××問題。
潛臺詞:很可能是他自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想通過面試把它解決了。
專家解析:這一句“套路”的戲謔成分大了些,相比前三句,更像網絡段子了。面試官描述的具體問題,很多都沒有標準答案。他是在借問題測試你的思維靈活程度,比如說,能否在短時間里思考出更多的解決方法
4面試官:能夠接受加班嗎?
潛臺詞:能接受加班沒有加班費嗎?
專家解析:正規(guī)企業(yè)才不會這樣直白呢!遵紀守法,按照規(guī)定給加班費是現在絕大多數企業(yè)都能遵守的“行規(guī)”。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曾說過,不是鼓勵員工加班,而是行業(yè)和大環(huán)境所迫。因此,不要一聽到“加班”兩個字就立刻炸毛。
5面試官:你抗壓嗎?
潛臺詞:意味著,你能接受壓力大但薪水低嗎?
專家解析:“你抗壓嗎”這樣的問法,顯然不會來自資深HR,這樣的提問方式略蠢。但“抗壓”的確是現在的單位在招聘過程中關注的重點之一。尤其是90后和95后走向職場時,HR會分外關心他們的抗壓能力。新生代的員工沒有經歷過太多的壓力,因此獨立面對問題的能力需要提高。面試時,面試官一般會設置具體的情景和事例,通過應聘者的反應來測試他們的抗壓能力。
6面試官:我們公司很有前景。
潛臺詞:意味著公司現狀“不怎么樣”。
專家解析:留在單位的在職員工,尤其是做到HR這一級別的員工,誰會說自己的單位“沒前途”呢?工作中總會遇到困難,但要學會克服。
7面試官:你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
潛臺詞:你的簡歷寫得太糟糕,一點亮點都看不出來。
專家解析:面試時,這個問題屬于難度程度中上的問題,想要答好其實不容易。面試官想通過你的回答,考查你的自信程度,以及對自己的認識是否全面。如果貿然回答一些較為泛泛的優(yōu)點,很可能會被面試官“揪”住其中的一點,繼續(xù)追問。因此,回答此類問題時不妨選擇一具體的案例來回答,通過對案例的描述最終提煉,自己的優(yōu)點是××。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事前準備的方式來從容應對。
至于簡歷,現在的求職者簡歷做得都挺不錯,哪有“一點亮點也看不出”這樣糟糕!
8面試官:你有什么愛好?
潛臺詞:千萬別回答“高爾夫”等費錢項目,只能是“閱讀”“聽音樂”。
專家解析:又是一句段子式的調侃。這樣的問題實事求是的回答才是上策,回答一個違心的愛好,現場穿幫了怎么辦。萬一遇上一個同樣愛打高爾夫球的面試官,沒準還能和你聊兩句高爾夫球呢。面試時,“業(yè)余愛好”方面的提問多半會出現在面試時間充裕時。
9面試官:你結婚了嗎?
潛臺詞:這意味著,面試官想借機八卦一下。
專家解析:面試官沒這么八卦。結婚成家與否,很多時候會根據崗位需求來提問。如部分“艱苦崗”,需要長期出差等,就不適合即將有成家準備或是生育準備的新員工。
10面試官:你對未來有什么規(guī)劃?
潛臺詞:想看看現在的年輕人有多能吹牛。
專家解析:未來規(guī)劃需要清晰,這個問題回歸到本質依然是求職者的個人定位問題。你的未來規(guī)劃是否是空想,是否會更清楚地意識到風險的存在,這些都是面試官想要了解的。
11面試官:五天后給你答復。
潛臺詞:五天內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才會聯(lián)系你。
專家解析:大型的招聘一般都不會當場給答復。面試官會綜合判斷各類面試者的情況,然后才會發(fā)放最終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