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是央視非常著名的一款教育節(jié)目,這個節(jié)目每年九月開學會有一期,想必很多學校都組織了學生觀看這個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先輩的旗幟”,被要求寫2016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的人肯定不在少數(shù),這里西西給大家提供了一些范文,字數(shù)有各種版本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2016開學第一課400字觀后感:
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一周年,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上至九十多歲的抗戰(zhàn)老兵和老藝術(shù)家,下至十幾歲的少年兒童,他們通過一個個英雄故事,與我們共同緬懷這段歷史。這次節(jié)目主題是“英雄不朽”,分為“愛國”、“勇敢”、“團結(jié)”和“自強”四個篇章。
讀著“愛國、勇敢、團結(jié)、自強”八個字,感受到正是這八個字支撐著無數(shù)的先烈,在八年抗日戰(zhàn)爭的歷程中,義無反顧的拋頭顱灑熱血;正是靠著無數(shù)愛國的熱血青年,靠著無數(shù)有著大愛的國際友人的幫助,我們才取得了抗戰(zhàn)的勝利。
聽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透過那鏗鏘有力的音符,我似乎看到了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無數(shù)的先烈用他們的血肉筑起新的長城,為幸福的今天,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看著那些曾經(jīng)的抗戰(zhàn)老兵,心中油然升起的是敬佩和愛戴。沒有他們的勇敢、團結(jié)、奉獻,又怎會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我們是英雄的子孫,未來是屬于我們的時代。學習英雄先輩的精神,接過英雄前輩的旗幟。從現(xiàn)在起,堅定立志,把祖國的強盛當做自己的夢想。我們宣誓:誠實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強、做偉大祖國的接班人。
2016開學第一課內(nèi)容:
這次節(jié)目共分為四個課堂。
第一堂課的主題是“信念不移”,邀請的是99歲的老紅軍胡正先老爺爺。胡正先爺爺是當年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名通信兵。通信兵號稱“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所以他們的工作非常重要。在一次和敵人的激戰(zhàn)中,胡爺爺為保護紅軍的軍事機密,硬是把密碼本吞吃了下去;而在過雪山時忍饑挨餓48天,卻依然要跟著大部隊走下去。胡爺爺說,他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靠的就是對紅軍、對國家的堅定不移的信念。
第二堂課的主題是“勇往直前”。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老奶奶為我們講述了她跟隨賀龍元帥打仗的故事。那個時候她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小嬰兒,賀龍元帥就把她放在馬背上的搖籃里,但是在過江時,由于敵人從空中投下的炸彈把江水炸的都飛起來,馬兒受到了驚嚇,抬起前蹄,差點把搖籃掀翻。要不是有一位老紅軍及時把孩子抱住,真不知道后果會怎樣!經(jīng)過這件事后,賀龍元帥就干脆把孩子包進的懷里,就像《三國演義》中的趙云一樣,抱著孩子去打仗?墒怯捎诖蛘虝r賀龍元帥太勇猛了,孩子給甩掉了都不知道,直到戰(zhàn)役結(jié)束后才發(fā)現(xiàn)孩子不見了,賀龍元帥頓時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好在傷員把孩子找到了。賀捷生老奶奶說,賀龍元帥打仗從來沒有害怕過,唯獨這次真得害怕了,因為他說,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還怎么保護我們的戰(zhàn)士、人民和國家我認為賀龍元帥不只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將領(lǐng),還是一個勇敢而負責的爸爸!
嘉賓賀陵生講述了他的父親賀炳炎將軍的故事。賀炳炎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唯一一個不用敬軍禮”的將軍。因為他當年在長征中,右臂被敵人的子彈擊碎。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敢,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讓士兵把自己的身體綁在木板上,嘴里完滿了毛巾,并讓醫(yī)生用普通老百姓家的木鋸子把自己的胳膊給鋸掉了,手術(shù)過程持續(xù)了兩小時十五分鐘呢!手術(shù)后,賀龍元帥還舉著他碎掉的骨頭對大家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這是紅軍的硬骨頭!”這個故事一下子讓我想到了關(guān)羽“刮骨療傷”的故事。想想看,這么大的手術(shù)不打麻藥會有多疼呢,我平時拔顆牙還要打麻藥,而且,打了藥還覺得特別難受、特別疼呢!我覺得的賀炳炎將軍像關(guān)羽一樣有著堅強的意志,讓我非常佩服!
第三堂課的主題是“百折不撓”。104歲的秦華禮老爺爺為我們講述了當年他在長征途中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通信技術(shù)的故事。每年他們每人只有一支鉛筆,指導員就告訴大家,為了節(jié)儉鉛筆,在削鉛筆時只削木頭不削鉛芯。對比一下我自己,我平時真是太浪費了,我有那么多的鉛筆、鋼筆、摩易擦筆,卻還是要經(jīng)!百I、買、買”,真是不應該!他們沒有教具時,就用樹枝當筆,土地當黑板,學習各種電路知識,還把英語單詞寫在木板上背在身后,隨時記隨時背。這種克服一切困難,爭分奪秒學習知識的精神,我們都應該學習。
耿瑩老奶奶則為我們講述了她的父親耿飚將軍當年長征途中的故事。她為我們展示了當年紅軍長征時穿的草鞋!安菪惫堂甲h是用草編織而成的,非常不結(jié)實,穿著也一定非常難受,可是,就是穿著這樣的鞋子,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爬雪山、過草地,創(chuàng)造了一天最遠行軍240里地的奇跡。240里有多遠呢耿瑩老奶奶告訴我們,相當于圍著我們學校400米的操場轉(zhuǎn)300圈呢!耿瑩老奶奶還告訴我們,在過草地時,最艱難的是饑餓難耐。一開始,每人腰間都有一袋子糧食,可是一年后就都吃光了。大家只好吃野草、野花,有的戰(zhàn)士為了嘗試野草能不能吃,而中毒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最艱難時,紅軍一人一天的口糧只有一顆黃豆,這對于常人來說肯定是難以承受的,可是我們的紅軍卻以“超人”般的意志和耐力做到了。是什么支撐著他們呢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吧!
第四堂課的主題“堅持不懈”,主講人是航天員王亞平阿姨。她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作為一名宇航員的艱辛、勞累與危險,但同時,她也以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我們航天事業(yè)的成功,依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堅持和努力,而這正是對“堅持不懈”的長征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通過觀看這次節(jié)目,我了解到我們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我一定學習它們,踏上我的長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