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泣4》中很多人物和物品的名稱都是有出處的,下面我們便一一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但丁和維吉爾就不說了,但丁是《神曲》的作者,維吉爾是一位偉大的古羅馬詩人,但丁在神曲里虛擬了維吉爾從痛苦中解救他并帶領(lǐng)他游覽仙境的過程。
但丁曾愛慕一個女子,直到對方出嫁及后來病逝,他都執(zhí)著的愛著,這個女人叫做“貝阿特利切”,在意大利語中的昵稱是“Trish”(但丁身邊的金發(fā)女秘書)
Kyrie(女主) Credo(團長) Agnus(黃蜂) Sanctus(巨像) Gloria(Trish偽裝的冰美人)這些人的名字來源于巴赫的《B小調(diào)彌撒》中各個樂章的曲名:
Kyrie 求主憐憫我
Credo 使徒信經(jīng)
Agnus 上帝的羔羊
Sanctus 圣哉!
Gloria 榮耀頌
從曲名里,我們似乎能找到它們各自的曲風(fēng)和游戲人物形象之間的聯(lián)系。
下面我們分門別類地具體說說:
1.人物
新人主角 尼羅 Nero
尼羅•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古羅馬帝國的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后世對他的史料與創(chuàng)作相當(dāng)多,但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尼羅通常被列為古羅馬的暴君之一。
歌姬 凱莉葉 Kyrie
Kyrie eleison是天主教,東正教,圣公會彌撒中的祈憐經(jīng),意為"上主,求你垂憐"
而Kyrie本身為一感嘆詞,意即O Lord或是Lord, have mercy
騎士團長 奎多 Credo
《信經(jīng)》(英語是Creed或Articles of Faith),源自拉丁文(Credo)即「我信」,意思是基督徒宣認(rèn)相信教會所認(rèn)可的最基本信仰,是傳統(tǒng)基督教的權(quán)威性基本信仰綱要。源頭可以追溯至初期的大公教會,當(dāng)時教會對外面臨逼迫,對內(nèi)面對異端的攪擾,特別是諾斯底派。于是當(dāng)時的辯道士建立「教條神學(xué)」(dogmatic theology)及發(fā)展出摘要性的信經(jīng),來說明信仰原委并澄清信仰內(nèi)容。[1]信經(jīng)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展出來的。簡單來說是教條式的信仰摘要。 在古代,大多數(shù)人承認(rèn)接受的大公教會信經(jīng)一共有四個,分別《使徒信經(jīng)》、《尼西亞信經(jīng)》、《阿塔拿修信經(jīng)》和《迦克墩信經(jīng)》,F(xiàn)代基督教稱的「三大信經(jīng)」分別是《使徒信經(jīng)》、《尼西亞信經(jīng)》和《阿塔拿修信經(jīng)》。 有學(xué)者把大公教會未分裂(即公元1517年)之前的信仰宣認(rèn)為《信經(jīng)》,而分裂后的希臘教會、羅馬教會、復(fù)原教會所各產(chǎn)生的信仰宣認(rèn)為《信條》。
技術(shù)開發(fā)部部長 安格尤斯 Agnus
Agnus Dei, 拉丁語意謂上帝的羔羊, 在基督教神學(xué)及古猶太教中原指耶穌基督作為理想的"為全人類贖罪"的祭品的角色, 這比喻源自古猶太教在踰越節(jié)時屠宰小羊, 將羊血涂在門戶邊上的獻(xiàn)祭儀式. (可參考摩西在圣經(jīng)中的記載.)
新人干部 葛蘿莉亞 Gloria
榮歸主頌(Gloria in Excelsis Deo)(或譯「大榮耀頌」),是一首用于基督教及天主教崇拜的詩歌,是禮文的一部份,是路加福音第二章十四節(jié)衍出的贊詞,在二世紀(jì)中已流傳,由教宗史密高(498年-514年)最先把它放入重大節(jié)慶的崇拜之中。
2.裝備類
尼羅:
紅心皇后 Red Queen
源自艾莉絲夢游仙境,有童年的你應(yīng)該都知道...
藍(lán)玫瑰 Blue Rose
藍(lán)色的玫瑰,一種無法由天然雜交行程的品種,因為玫瑰缺乏一種叫做delphinidin(一種花青素)的東西,所以Blue Rose又可指稱"不可能的事物",以前的藍(lán)玫瑰都是白玫瑰染出來的,但是現(xiàn)在這種"不可能的事物"已經(jīng)變成"有可能"了,澳洲Florigene公司和日本Suntory公司花了13年用基因工程開發(fā)出了這種天生藍(lán)色的玫瑰,是由牽牛花的基因移植過去的,預(yù)計2009年于日本上市
但丁(四代新增武器):
潘多拉
潘多拉,也翻譯成潘多拉,希臘神話中火神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個女人,作為對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懲罰送給人類的第一個女人。將裝有會給人們帶來災(zāi)難的所有邪惡的盒子托付給她,她出于好奇打開了盒子因而使人世間有了所有邪惡,只有『希望』還留在盒子里。
無盡劍路西法
路西法(Lucifer)是一個拉丁字,由lux(光,所有格 lucis)和 ferre(帶來)所組成,意思是光之使者,所以被說成天使中最美麗的一位。路西法譯為「明亮之星」。在基督教的觀點,路西法曾經(jīng)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熾天使),在未墮落前任天使長的職務(wù)。他由于過度驕傲,意圖與神同等,而墮落成撒但。
沖擊鋼基加美斯
古美索不達(dá)米亞地區(qū)的有名國王。城邦國家烏魯克(Uruk)之主。
其事跡主要見于史詩《Gilgamesh》(中譯《吉爾伽美什》或《基加美修》。又,有人取該史詩主體所在泥板之第一句,稱之為《Enuma elish》,意為“在……之上”)。
該史詩版本繁多,迄今最完整的版本為阿卡德語版,于19世紀(jì)中葉出土于古城尼尼微之遺跡。
感謝sharon1987(嵐)提供
3.小怪類
業(yè)火獵犬 Basilisk
在希臘和歐洲的傳說里,翼蜥(basilisk)是所有蛇類之王,并且能以眼神致人于死。根據(jù)Pliny the Elder的Naturalis Historia,翼蜥是一種有劇毒的小蛇,其爬行過的土地會留下有毒的黏液,而他的凝視同樣也是致命的。
關(guān)于翼蜥的形象,有三種不同的描述:巨大的蜥蜴、巨大的蛇或是一只三尺高、有著蛇尾巴和牙齒的公雞。據(jù)說它的頭上有法冠或皇冠狀的羽飾,故被稱為「國王」,一般把它定位在一種雞身蛇尾的怪物(cockatrice)。關(guān)于翼蜥還有一個另人難以置信的傳說,據(jù)說它是從公雞所孵化的蛇蛋出生(和雞身蛇尾怪的傳言-由蛇孵化的雞蛋-剛好相反)的。在中世紀(jì)的歐洲,翼蜥和公雞的形象才慢慢重迭,Geoffrey Chaucer就曾在其著作Canterbury Tales中描繪翼蜥(其稱之為basilicok)的樣子。
鄉(xiāng)野傳說和故事也不斷為翼蜥的致命能力加油添醋,如將其描述成一只會吐火的巨大的野獸、光以它的聲音就能殺人等等,甚至有作家說他不只光碰觸就能殺人,還能以碰觸受害者接觸的東西來殺害他-如他手中所握的劍。翼蜥也是瑞士城市Basel的守護生物。
另外補一點,哈利波特2里面的蛇妖也是這個字
寄生蟲 Chimera
有說由眾妖之祖堤豐(Typhon)所生和蛇怪厄客德娜(Echinda)眾多怪物子女中的一員。
《神譜》(The Theogony)稱喀邁拉(Chimera)與雙頭犬歐特魯斯(Canis Orthus)生下尼米亞猛獅。
至于其長相...
上半身像獅子,中間像山羊,下半身像惡龍,口中噴吐著火苗。
這個字也可以當(dāng)作妄想,幻想,空想
黑袍死神Mephisto
"浮士德"里面的魔鬼梅菲斯特
大略的故事為下:
令世人景仰的學(xué)者浮士德博士,當(dāng)他回顧他的一生時,發(fā)現(xiàn)作為科學(xué)家,他對世界的本質(zhì)其實并沒有任何認(rèn)知;作為一個人,他根本沒有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由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他與魔鬼梅菲斯特訂立盟約,如果魔鬼把他從這種不滿足和不安的心境中解脫出來,他就把死后的靈魂交付于他。魔鬼梅菲斯特則帶領(lǐng)他游歷這個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并使他與少女格雷琴悲劇性地相戀。
死神首領(lǐng) Faust
這個字就是"浮士德"的音譯原文,故事同上篇
至于浮士德則是德國大文豪歌德于1808年發(fā)表的一部悲劇。傳統(tǒng)上,《浮士德》被認(rèn)為是德語文學(xué)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同時也是最經(jīng)常被引用的作品。該劇主人公浮士德博士也曾出現(xiàn)在其它作家的作品中,但歌德給他的形象賦予了深刻的人格寓意。
迷之襲擊者 Bianco Angelo
這個字不太好查,目前我所查到的東西只能確定這是意大利文,Bianco是"白色",白朗峰用的就是這個字,至于Angelo應(yīng)該是"天使"
所以這個字的意思應(yīng)該是指"白色的天使"(還請各位網(wǎng)友查證,這只是我的推測)
另外這個詞好像也是一部電影,只是評價似乎頗低...(10顆星評價只拿2.6= =")
金色騎士 Alto Angelo
Angelo同上,Alto再西班牙文意指"高大的",在英文則是指"中音聲部"或是"中音的",在意大利文則是"高處,上方",所以這個字應(yīng)該是"高處的天使"(也是請各位網(wǎng)友幫忙查證)
4.BOSS級頭目類
炎獄霸者 Berial
延續(xù)三代的七大原罪,四代似乎又有了七大原罪代表的墮落天使,以下是他們的名稱列表:
路西法(Lucifer),塞繆爾(Samael),貝里亞爾(Berial),巴力(Baal),阿查徹(Azazel),馬斯特瑪(Mastema),阿巴東(Abadon)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
傲慢之罪 路西華(Lucifer),貪欲 瑪蒙(Mammon),好色 阿斯蒙蒂斯(Asmodeus),憤怒 撒旦(Satan),暴食 貝魯賽巴布(Beelzebul),懶惰 貝利亞(Berial),而利衛(wèi)旦(Leviathan) 嫉妒之罪。
(說法很多,以上為其中兩種)
回主題,Berial有"無價值","無益處"等意,奇怪的名字。以身 第一位誕生的天使而自負(fù),自稱原名Satanail,是所有墮天使中最危險.兇惡的一名。他在墮天后最成功的一次反撲行動是唆使猶大王國再次悖逆神,轉(zhuǎn)而膜拜其邪術(shù),以致見棄于神.被巴比倫滅亡。
Berial原 力天使,如此高潔的素質(zhì),使其即使淪落地獄仍擁有優(yōu)雅高貴的氣質(zhì),但據(jù)《失樂園》描述,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介懦夫。情愿在地獄茍且偷生,冀望神把他們的罪行忘記之后可以翻身。
以上數(shù)據(jù)來自于Yahoo奇摩知識+,由梓月提供
大蟾蜍1號 Bael
源自于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詳細(xì)資料如下:
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是神秘學(xué)中,《所羅門之鑰》(音譯《雷蒙蓋頓》)一書第一部份「巫技」(Ars Goetia,暫譯)中所記載的七十二位惡魔,擁有各自的職位(統(tǒng)領(lǐng)、公爵、侯爵、伯爵等等)、管理團隊和本身的封印(又即是柱),據(jù)說可以被人召喚而獲得能力、協(xié)助或者知識。七十二位惡魔的外貌有些像動物(烏鴉、狼等),有些則較奇形怪狀(例如生物混合體)。
其中的巴力別名「巴耶力」(Bael)。 腓尼基神的巴力最初是只用來表示一個特定的神的名詞,但是后來這個名詞開始等同一般名詞中的「神」。
大蟾蜍2號 Dagon
大袞是閃米特人的一個主要的神,司農(nóng)業(yè),由早期阿摩利人所崇拜。祂的形狀是一個披著魚皮的男人,是非利士人的眾神之首,被古代以色列人視為魔鬼。
魔樹支配者Echidna
艾奇杜娜是出現(xiàn)在希臘神話中的恐怖怪物,原應(yīng)來自于西西亞人的神話,語源應(yīng)也是西西亞語,乃She-Viper的意思。
艾奇杜娜是Ceto的女兒,而Ceto乃大地女神吉亞和Pontus的女兒,是古人對海洋一種敬畏與恐懼人格化的神祇。而Ceto也是蛇?艾奇杜娜即為半身蛇人,不過艾奇杜娜最大特征不在于他的外貌,而是他生了許多的怪物。
艾奇杜娜與丈夫臺風(fēng)生下了有三頭三身的地獄犬猞拜羅、奧特羅、勒那(Lerna)的九頭蛇、蓋美拉、海斯佩麗提斯(Hesperides)的守護龍拉頓、吃了普羅米修斯的肝而長生不死的鷲、看守金羊毛的龍和女海怪絲奇拉。她甚至還和自己的兒子奧特羅生下了史芬克斯與尼米亞(Nemean)的不死獅子,可以說,她是希臘神話中的魔獸之母。
艾奇杜娜甚至還和海克力士生下了三個小孩,其中一個據(jù)說就是斯堪那地人的祖先。
原為西西亞人信仰的艾奇杜娜被希臘神話吸收后成為邪神,她曾為仙女族的領(lǐng)袖之一,但可能因犯下不倫之罪而墮落成魔。不過這不斷生出怪物,令希臘世界陷入恐懼,不可一世的女妖,有一天在普洛內(nèi)索斯襲擊家畜時,被永遠(yuǎn)不會沈睡的百眼巨人阿爾戈斯發(fā)現(xiàn),用棍棒打死。而他的怪物兒子們,受宙斯留做為給后世英雄的考驗而放其生路。
形象特征:
艾奇杜娜上半身是體態(tài)豐盈的美女,下半身卻是盤蜷的大蛇,綠色的身體上長滿青黑色的斑。她的居住地?fù)?jù)說在地中海東岸的西西亞地區(qū),小亞細(xì)亞半島的阿里瑪火山地帶,普洛佩尼索斯半島等等。但是所有的傳說都說她喜歡地下洞窟。到了夜晚就出來襲擊睡著的家畜和倒霉的路人,把他們拖回地下慢慢吃掉。
故事中艾奇杜娜和同在希臘神話中的拉米亞實在很像,和美杜莎也常聯(lián)想在一起,不過應(yīng)該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和影響。
艾奇杜娜原應(yīng)也擁有地母神的神格,且與吉亞有著血源關(guān)系,也算是個神,只不過都是生怪物。后來在基督教中,艾奇杜娜被當(dāng)作*亂的娼婦象征。男人被她美麗的上半身迷住,而做了他罪惡深重的下半身欲望的俘虜。說到這,又不經(jīng)讓人聯(lián)想到了莉莉絲。
技術(shù)開發(fā)部長 Agnus
Agnus Dei, 拉丁語意謂上帝的羔羊, 在基督教神學(xué)及古猶太教中原指耶穌基督作為理想的"為全人類贖罪"的祭品的角色, 這比喻源自古猶太教在踰越節(jié)時屠宰小羊, 將羊血涂在門戶邊上的獻(xiàn)祭儀式. (可參考摩西在圣經(jīng)中的記載.)
只眼魔劍士 Angelo Agnus
請參照第一部分的"技術(shù)開發(fā)部部長 安格尤斯 Agnus"
只翼魔劍士 Angelo Credo
請參照第一部分的"騎士團長 奎多 Credo"
白銀巨人 The Savior
Savior同字面,意為"救世主",或是"上帝"(限大寫)
偽先知 Sanctus
Sanctus 是拉丁文中「神圣的」或「圣者」的意思,同時也是基督宗教中傳統(tǒng)歌詠的名稱,中文譯作三圣哉頌(天主教譯「圣圣圣」)。
現(xiàn)時羅馬天主教會中的彌撒也在祝圣圣體圣血前詠唱「圣圣圣」,圣公會的崇拜亦在大祝謝文中唱或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