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onal ROSE包括了一體化建模語言(UML),OOSE及OMT。其中一體化建模語言(UML)由Rational 公司三位世界級面向對象技術專家Grady Booch,Ivar Jacobson和Jim Rumbaugh通過對早期面向對象研究的設計方法的進一步擴展而得來的,為可視化建模軟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ROSE建模工具
定義:是一種分析和設計面向對象的建模工具。
作用:利用ROSE這個工具,我們可以建立用UML的軟件系統(tǒng)的模型,面目可以自動生成和維護C++、JAVA、VB、PB、ORACLE等語言和系統(tǒng)的代碼。
核心:七大框圖
1. Use-Case Diagrams(用例框圖)
2. sequence diagram (順序框圖)
3. Collaboration diagram (協(xié)作框圖)
4. Class diagram (類框圖)
5. State Transition diagram (狀態(tài)框圖)
6. Component diagram (組件框圖)
7. Deployment diagram (擴展框圖)
下面結合軟件工程知識、利用ROSE建模工具,本人在開發(fā)電力部們的"110KV標準設計圖文管理系統(tǒng)"中所用到的ROSE模型及對ROSE在開發(fā)實踐中的剖析
一、 需求分析階段
任務:建立用戶需求和功能模塊,確定系統(tǒng)中的角色和使用案例。利用ROSE,生成角色,使用案例和生成用例圖所用到的框圖:
1.Use-Case Diagrams:顯示使用案例(表示系統(tǒng)功能)與角色(人或系統(tǒng))間的交互。如下圖:
Use Case(用例):在不展現(xiàn)一個系統(tǒng)或系統(tǒng)內部結構的情況下,對系統(tǒng)或系統(tǒng)的連貫的功能單元的定義和描述。
角色:使用軟件的人或外部系統(tǒng)本身。
2. sequence diagram
按時間先后順序,從上到下分析使用案例,確定案例的處理流程。如下圖:
3 Collaboration diagram :
確定對象之間的關系的處理過程的分析流程。如下圖:
二、 概要設計階段
任務:通過分析Use-Case Diagrams ,得到所用到的類,分析這些類的屬性、操作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所用到的框圖:
1.Class Diagrams.
顯示系統(tǒng)中類與類之間的交互。
2.包:具有一些共性的類組合在一起的圖。
三、 詳細設計階段
任務:細化和個性Use-Case的描述 ,如類的操作和對象之間的消息相對應,填充參數(shù)及復雜的類的設計。
所用到的框圖:
1.Class Diagrams
2.State Diagrams:顯示一個對象從生成到刪除的生命周期。
四、 編碼和測試階段
任務:進行軟件的開發(fā)和測試,生成組件框圖。
組件:表示代碼的物理模塊。
組件框圖:表示系統(tǒng)中的組件及相互依賴性。
Delpoyment Diagrams:顯示網(wǎng)絡中的物理布局和各種組件的位置。
雙向工程
1.生成代碼:根據(jù)選擇開發(fā)應用程序的語言生成對應的程序的代碼。
步驟:檢查模型-生成組件-將類映射組件-設置代碼生成屬性-選擇類、組件和包-生成代碼
2.逆向轉出工程:根據(jù)選擇開發(fā)應用程序的語言生成對應的程序的代碼。
步驟:檢查模型-生成組件-將類映射組件-設置代碼生成屬性-選擇類、組件和包-生成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