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記是世界著名兒童讀物之一,風靡全球,是當代兒童必看讀物,這款A(yù)PP把木偶奇遇記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精彩的插圖配上簡明的文字,讓觀者能詳細了解故事的發(fā)展脈絡(luò)與主要劇情,對兒童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應(yīng)用簡介:
有一個貪玩的小木偶皮諾曹,他常常撒謊,逃學(xué)出去玩耍。有一次逃學(xué)經(jīng)歷中他被大鯨魚吞到肚子里,在那兒,他碰到了一直在找著自己的爸爸,他后悔極了......
孩子的世界是繽紛的。1-6歲的孩子,大腦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與欣喜。童話總能讓孩子在言行、品德方面得到啟發(fā),只要家長們用正確的方法去澆灌,孩子幼小的心田便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主要內(nèi)容:
小小童話系列故事,一共包含4本:
白雪公主
三只小豬
木偶奇遇記
虎姑婆
相關(guān)信息:
《木偶奇遇記》,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發(fā)表于1880年。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于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xué),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最后,他掉進一只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jīng)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于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該作品于1940年被迪斯尼公司改編為動畫電影,后分別于1983年和2002年翻拍真人版。
寫作背景:
本書創(chuàng)作于1881年,最早發(fā)表在《兒童日報》上,科洛迪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意大利民族復(fù)興運動蓬勃發(fā)展的時期,這對他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科洛迪最初編寫《一個木偶的故事》(連載第二年改名為《木偶奇遇記》)是為了償還債務(wù),他甚至在給《兒童日報》的社長菲爾迪南多·馬爾提尼的附言中還這樣提到:“我寄給你的這些材料,只不過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罷了。你可隨意處理,如要采用,我可繼續(xù)寫下去!倍鴽]有料到的是“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從1881年7月7日起在《兒童報》上分期連載,一直到1883年才連載完畢。中間科洛迪一度想停止連載,卻被讀者“不滿”的信件所淹沒。
評價鑒賞:
《木偶奇遇記》意欲揭示的道理并不復(fù)雜,它倚借一個木偶有形象不過是為了向我們演繹一個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歷程。問題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并非是一個人生來就可以明白的。否則,皮諾曹也就無需煞費周折才得以完成了這一歷程了。
這篇童話,通過皮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小木偶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zhì),教育兒童要抵御種種誘惑,做一個誠實、聽話、愛學(xué)習、愛勞動,并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聰明、善良、頑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給孩子們以有益的教誨和藝術(shù)的感染。
《木偶奇遇記》是一篇寓言故事。但是與以往西方的寓言故事不同,描寫的不是美麗的公主和貴族們在大城堡中的生活。皮諾喬的奇遇都發(fā)生在意大利真正的普通人民中間,從而使它更具有偉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木偶奇遇記》一書不僅教育孩子們?nèi)绾螢槿,還通過隱喻和影射,對十九世紀意大利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落后和丑惡的現(xiàn)象,進行了揭露,如貧富間的差距、勞動人民的貧窮、饑餓和絕望,司法部門和醫(yī)療機構(gòu)的虛偽等等。同時也強調(diào)了教育的重要性。意大利哲學(xué)家貝內(nèi)戴托就曾評論說:“用來雕刻皮諾喬的那塊木頭,實際上就是人類本身!
作品影響:
《木偶奇遇記》出版后,印數(shù)達到了一百萬冊。一八九二年,該書就由M.A.默里譯成了英文,以后又被譯成多種文字,并多次被拍成電影。著名的制片人沃爾特·迪斯尼也于一九四三年將這個故事搬上了銀幕?上У氖牵适碌淖髡呖坡宓嫌谝话司农柲晔峦蝗皇攀,沒有來得及親眼看到他的這部作品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的盛況。
意大利人認為,《木偶奇遇記》與但丁的《神曲》及薄伽丘的《十日談》一樣,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學(xué)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