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裝win10系統(tǒng)最低配置:處理器:1GHz或更快(支持PAE、NX和SSE2);內存:1GB(32位)或2GB(64位);硬盤空間:16GB(32位)或20GB(64位);圖形卡:帶有WDDM驅動程序的MicrosoftDirectX9圖形設備。
詳情介紹:
微軟Win10新系統(tǒng)并沒有提高電腦硬件配置門檻,微軟近日也公布了Win10桌面版系統(tǒng)的最低配置要求。從這份配置清單來看,Win10桌面版的最低配置和當年Win8的最低配置要求基本相同。
Win10
按照官方給出的要求來說,已經非常之低,可以說現在幾乎任何一臺電腦都可以運行Win10。因此,微軟想讓目前包括XP、Win7、Win8/Win8.1在內的電腦升級到Win10,基本沒有硬件上的阻力,關鍵還在于用戶對Win10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具體指標如下:屏幕:800x600以上分辨率(消費者版本大于等于8英寸;專業(yè)版大于等于7英寸);固件:UEFI2.3.1,支持安全啟動;內存:2GB(64位版);1GB(32位版);硬盤空間:大于等于16GB(32位版);大于等于20GB(64位版);圖形卡:支持DirectX9;平板電腦按鍵:電源、音量增減(必需);開始、旋轉鎖定(可選);而在之前的Win8中。
最低配置要求如下:處理器:1GHz或更快(支持PAE、NX和SSE2);內存:1GB(32位)或2GB(64位);硬盤空間:16GB(32位)或20GB(64位);圖形卡:帶有WDDM驅動程序的MicrosoftDirectX9圖形設備。
可見,在Win10中并沒有刻意強調處理器性能要求。原因很簡單,對比Win8的要求來看,現在想找一款運行不了Win10的CPU已經非常困難了,所以沒必要多此一舉。Win10是一款面向所有類型設備的操作系統(tǒng),因此它的系統(tǒng)配置要求必然非常“接地氣”。
最低配置要求圖解:
如下圖所示是WIN8的配置要求也適用于WIN10。這個是最低要求可以運行WIN10但是速度方面會比較慢一點。
建議配置
CPU:酷睿i5
WIN10同時支持多任務。CPU的處理速度當然也是有需要的,F在用的是預覽版用這種中端的CPU就夠了。正式版出來的以后官方會出配置要求和推薦配置的。
內存:8GB
WIN10支持多屏幕建議對內存的要求會大一點。所以如果在購置新的電腦的時候要注意內存的大小。
硬盤,顯卡,主板沒有什么要求能支持CPU和內存就夠了。還有就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電腦的配置是什么樣的。
媒體評測:
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就在WinHEC大會之前,微軟在其“融合”(Convergence)大會上,負責營銷的高管卡塞拉(ChrisCaposella)證實微軟軟件未來將走向Freemium(免費增值模式),而整個商業(yè)模式劃分為四個單元,acquire(獲。、engage(交互), enlist(認可)和monetize(創(chuàng)收)。其中在acquire環(huán)節(jié)主要利用免費策略吸引消費者使用微軟的軟件。
Windows 10太想迅速普及
而此次WinHEC無疑是這第一單元或者說第一階段在中國市場的大規(guī)模踐行。盡管業(yè)內對于微軟這種Windows的推廣方式大加贊賞,并認為這有助于Windows10的迅速普及,但仍有一些令人擔心的困惑和隱憂。
首先是通過360和騰訊相關應用的升級方式。業(yè)內知道,作為一個系統(tǒng)和應用軟件廠商,尤其微軟的Windows這個至今依舊在全球和中國PC市場占據90%以上份額的系統(tǒng),按理說微軟利用自己的推送就可以達到讓用戶升級的目的(就像蘋果iOS和Mac X系統(tǒng)的升級),為何非要借助或者說捆綁別人的應用來升級呢?這是否從一個側面折射出PC市場和用戶對于微軟新的操作系統(tǒng)的升級動力不足呢?如果是這樣,那么問題不是在于誰來負責升級上,而是產品本身。
其次是盡管360和騰訊的相關應用占據著中國PC市場(用戶)的大部,但這些PC用戶中的PC究竟有多少是支持觸控功能的?不知360騰訊和微軟在合作前是否做過相關的調查,但從這兩年PC/平板合一的筆記本的銷量看,我們相信絕大多數PC用戶中的PC(包括筆記本和臺式機)硬件本身是不支持觸控的,既然如此,用戶升級Windows10后至少一半的功能對于它們沒有任何實際的使用價值,反而會增加它們使用PC的困惑。與此同時,由于現有的PC用戶通過免費升級到了Windows10系統(tǒng),就不可避免地減緩了本就處在下滑之中新的PC,尤其是PC/平板合一更換的動力,這對于靠銷售PC為生的OEM合作伙伴無疑是一種間接傷害。
第三是用戶通過騰訊、360與微軟相互間的捆綁是否有對用戶強買強賣的嫌疑。之前,微軟就因在Windows中捆版自家的IE瀏覽器而被歐盟以壟斷之名處以罰款,之后微軟不得不向用戶提供多種瀏覽器的選擇。而此次騰訊、360與微軟的合作,從公布的細節(jié)看,壟斷的嫌疑頗大,只不過微軟將除了之前的IE外,還加入了360和騰訊的相關應用。
免費不是Windows Phone的殺手锏
接下來看看微軟在WinHEC大會上與小米和聯想在智能手機,即Windows for 10 Phones的合作。同樣從公布的消息看,小米并非是要推出Windows系統(tǒng)的手機,只是微軟將向小米發(fā)燒友和開發(fā)者提供 Windows 10 刷機包而已,盡管聯想聲稱要發(fā)布純正的移動訂制版 Windows Phone手機,但具體會推出多少款不得而知。其實微軟這種借雞生蛋的做法之前早有所嘗試,且當時的廠商要遠比現在的小米和聯想強大。
最典型的就是諾基亞。當時諾基亞具有絕對領先的智能手機保有量和出貨量,但微軟未能借此擴大自己Windows Phone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反而是不增反降,其次就是三星和HTC也采用Windows Phone系統(tǒng),也未能扭轉Windows Phone的頹勢。即便是在微軟去年宣布9英寸以下移動設備(自然包括智能手機)Windows Phone系統(tǒng)免費之后,依然沒有受到OEM廠商的認可,相反,中國另一家生產手機且具備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廠商華為華為國際媒體事務負責人喬伊·凱利(Joe Kelly)在去年年底接受《西雅圖時報》采訪時公開表示:華為沒有通過Windows Phone賺到錢,也沒有任何廠商通過Windows Phone賺到錢,并取消了開發(fā)新款Windows Phone設備的計劃。看來免費也并非是Windows Phone的殺手锏,根本上還是其給合作伙伴及用戶帶來怎樣的價值。
Freemium模式有隱憂
如果說上述是本次微軟WinHEC大會給我們帶來的困惑,那么微軟接下來全球推行的Freemium模式也伴有隱憂。雖然微軟在闡述Freemium模式時提及了蘋果和谷歌的商業(yè)模式,但人家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模式。例如蘋果的iOS和Mac X系統(tǒng)及iWork等應用的所謂免費升級和使用,是為了賣出更多的iPhone、iPad和Mac,硬件是蘋果的營收有和利潤來源。至于谷歌的搜索、郵件、地圖、Google Doc等的免費,人家盈利的核心是廣告,但微軟現在免費提供的Windows、Office等恰是微軟的盈利核心,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模式。雖然微軟仍會向企業(yè)級用戶收費,但畢竟還是損失了消費市場這塊的營收和利潤。最后究竟是入不敷出,還是背著抱著一邊沉或者入大于出,還有待市場檢驗,但其蘊含的風險不言而喻。
當然我們在此并非完全否認微軟的Freemium模式,畢竟在當下的情況下,這可能使微軟惟一的選擇。我們只是提醒微軟,在注重第一階段的acquire時,不要忽略其后的三個極端的核心仍是產品本身,不要為了所謂的毫無用戶使用和自身商業(yè)價值的所謂市場占有率而忽視了產品本身的創(chuàng)新和用戶的真實需求,就像微軟CEO納德拉所言:我們這個行業(yè)不尊重傳統(tǒng),只尊重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Freemium模式才有可能真正帶領微軟走向轉型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