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軟件園多重安全檢測下載網站、值得信賴的軟件下載站!
軟件
軟件
文章
搜索

首頁編程開發(fā)VC|VC++ → c++實現反射類

c++實現反射類

相關軟件相關文章發(fā)表評論 來源:西西原創(chuàng)時間:2013/12/19 22:02:47字體大小:A-A+

作者:西西點擊:24次評論:0次標簽: 反射類

.NET下的很多技術都是基于反射機制來實現的,反射讓.NET平臺下的語言變得得心應手。最簡單的,比如枚舉類型,我們我可以很容易的獲得一個枚舉變量的數值以及其名稱字符串。

可是,在C++中,枚舉變量本質上和一個整形變量沒有區(qū)別,我們很難獲取一個枚舉變量的名稱字符串。其實在C++中,我們可以通過宏來實現類似反射的機制。

在很多程序設計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需求,即可以通過類的名字得到對應類型的對象,尤其是一種數據需要很多策略處理的時候。比如對于網頁類型的識別,一篇網頁可能是視頻類型、新聞類型、圖片類型、網站首頁、百科等很多類型中的一種,網頁類型對于搜索引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計算rank的時候網頁類型往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具體實現的時候,網頁類型識別的策略可以封裝在類中,這樣一個策略就可以設計成一個類。但是后期隨著對網頁理解的越來越深入,就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景:

需要添加新的網頁類型,因此需要添加對應的類型識別類;

有些類型已經不再需要或者是進行了重新劃分,那么需要刪除掉這些類型或者是讓這些類型識別模塊不再生效。

這種應用場景下,添加或移除網頁類型識別模塊時,最好能夠非常方便,并且不會影響到已有的程序! ∫粋比較好的方案是,定義一個類型識別的基類PageTypeDetector,每個類型識別策略都繼承自這個基類。比如需要一個新聞頁識別的新策略,那么定義類NewsPageTypeDetector,該類繼承PageTypeDetector。在添加NewsPageTypeDetector到網頁類型識別的主程序時,在配置文件中進行配置,添加NewsPageTypeDetector類,讓該類生效,而主程序和其他類型識別策略的程序都不需要進行改動。另外,如果不再需要圖片網頁類型識別,那么就把圖片類型識別對應的類名直接從配置發(fā)文件中刪除即可! 榱藢崿F上述目標,我們需要從類名到類型的映射,可以稱為反射。因為配置文件中的信息在程序內部得到的都是純字符串,程序需要根據字符串生成對應的識別類。當然,這個在本身已包含反射機制的程序設計語言中很容易實現,比如JAVA,但是由于C++中語言本身不支持這種機制,因此,需要用其他的方法來模擬這種機制! ∈紫龋覀儚淖詈唵蔚姆绞介_始,定義一個工廠方法,該方法負責根據類名生成相應類的對象,函數定義可以如下:

1    PageTypeDetector* DetectorFactoryCreate(const string& class_name);    

  生成新聞網頁類型識別的類可以如下調用:

1    PageTypeDetector* news_page_detector = DetectorFactoryCreate("NewsPageTypeDetector");    

  DetectorFactoryCreate工廠方法中的實現邏輯大致是這樣:

12345    if (class_name == "NewsDocTypeDetector") {    return new NewsDocTypeDetector;} else if (class_name == "...") {    return new ...;}    

  使用如上工廠方法創(chuàng)建類的方式具有非常明顯的缺陷,每添加或刪除一個新類,都需要修改工廠方法內的程序(添加if判斷或者刪除if判斷,并且需要添加新類的頭文件或者類聲明),當然了,因為程序有了修改所以就需要重新編譯(如果很多其他模塊依賴該程序的話,重新編譯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顯然,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是極不易于維護。

  這里,提出一個使用非常方便并且易于維護的解決方案,那就是使用宏。雖然c++創(chuàng)始人Bjarne Stroustrup極力反對使用宏,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中合理的使用宏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紫龋瑥氖褂煤曜詈唵蔚囊粋實現開始,目標是可以通過類的名字得到相應的對象,因此應該有個方法類似于如下:

1    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 string& class_name);    

  返回值為Any,因為不知道返回值究竟是什么類型,所以假定可以返回任何類型,這里的Any使用的是Boost中的Any。該方法中需要new一個類型為class_name的對象返回,那么應該如何new該對象呢?借用上面使用工廠方法的經驗,可以進一步使用工廠類,對于每個類,都有一個相應的工廠類ObjectFactoryClassName,由該工廠類負責生成相應的對象(為什么要使用工廠類?后面再作簡單介紹)。

有了工廠類,也需要將類名與工廠類對應起來,對應方式可以使用map<string, ObjectFactory*> object_factory_map,object_factory_map負責從類名到相應工廠類的映射,這樣,就可以通過類的名字找到對應ObjectFactory,然后使用ObjectFactory生成相應的對象。但是如何將相應的工廠類添加到object_factory_map中去呢,我們需要在定義新類的時候就將對應的工廠類添加到object_factory_map中,這里需要一個函數負責添加工廠類到object_factory_map中去(為什么需要一個函數負責?最后作簡單說明)。

負責將新類對應的工廠類添加到全局變量object_factory_map的函數必須在使用object_factory_map之前執(zhí)行。gcc中有一個關鍵字__attribute__((constructor)) ,使用該關鍵字聲明的函數就可以在main函數之前執(zhí)行。到現在,程序的結構類似這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 負責實現反射的文件reflector.h: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object_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 string& name) {    if (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        return object_factory_map[name]->NewInstance();    }    return NULL;} #define REFLECTOR(name) \class ObjectFactory##name { \ public: \  Any NewInstance() { \    return Any(new name); \    } \}; \void register_factory_##name() { \    if (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 \      object_factory_map[#name] = new ObjectFactory##name(); \    } \}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void register_factory##name();  // 調用文件test.ccclass TestClass {public:  void Out() {    cout << "i am TestClass" << endl;  }};REFLECTOR(TestClass); // main函數int main() {  Any instance = GetInstanceByName("TestClass");  TestClass* test_class = instance.any_cast<TestClass>();  return 0;  }    

到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全局變量ObjectFactoryMap是不能放在頭文件中的,因為如果多個類包含該頭文件時,就會出現重復定義的錯誤,是編譯不過的。因此,將該變量放在其源碼reflector.cc文件中:

123456789101112    // reflector.h,包含聲明:extern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object_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 string& name); // reflector.cc:map<string, ObjectFactory*> object_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 string& name) {    if (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        return object_factory_map[name]->NewInstance();    }    return NULL;}    

  上述程序編譯能夠通過,但是運行時出錯,后來定位到是在使用全局變量object_factory_map時出錯,經過調試了很久,在網上查相應的資料也沒找到。經過不停的嘗試,才發(fā)現原來是全局變量object_factory_map沒有初始化,在仔細的測試了以后發(fā)現,是__attribute__((constructor))與全局變量類構造函數的執(zhí)行順序的問題,一般全局變量是在__attribute__(constructor)前完成初始化的,但是如果__attribute__是在main函數所在的文件,而全局變量是在其他文件定義的,那么__attribute__(constructor)就會在全局變量類構造函數前面執(zhí)行,這樣,上面的程序在全局變量類還沒有完成初始化,也就是還沒有執(zhí)行構造函數,就在__attribute__(constructor)聲明的函數中進行了使用,因此會出現問題。不過,在執(zhí)行__attribute__時已經看到了全局變量的定義,只是沒有執(zhí)行全局變量的構造函數(這里,如果全局變量不是類,而是普通類型,是沒有問題的)。所以,程序的結構還需要進一步修改。

    現在解決如何定義和使用全局變量object_factory_map的問題。既然我們不能直接使用該變量,那么可以通過顯示調用函數來返回該變量,如果直接在函數中new一個對象返回的話,那么每次調用都會new一個新的對象,而我們全局只需要一個該對象,這時該是static出現的時候了。我們可以這樣定義:

12345    // reflector.ccmap<string, ObjectFactory*>& object_factory_map() {    static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factory_map = new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return *factory_map;}    

這樣定義還有另外一個優(yōu)點,程序只是在真正需要調用g_objectfactory_map時才會生成相應的對象,而如果程序沒有調用,也不會生成對應的對象。當然,在這里new一個對象的代價不大,但是如果new的對象非常耗時的話,這種使用函數中static變量代替全局變量方法的優(yōu)勢就非常明顯了。到現在反射程序變成如下這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    // 負責實現反射的文件reflector.h: // 工廠類的基類class ObjectFactory { public:  virtual Any NewInstance() {    return Any();   }};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object_factory_map();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 string& name); #define REFLECTOR(name) \class ObjectFactory##name : public ObjectFactory { \  public: \  Any NewInstance() { \    return Any(new name); \  } \}; \void register_factory_##name() { \    if (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 \      object_factory_map()[#name] = new ObjectFactory##name(); \    } \}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void register_factory##name()   // reflector.cc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object_factory_map() {    static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factory_map = new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return *factory_map;} 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 string& name) {    if (object_factory_map().find(name) != object_factory_map().end()) {        return object_factory_map()[name]->NewInstance();    }    return NULL;}    

  到現在接近尾聲了,不過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已有基類的基礎上添加新的類,就好比上述網頁識別的程序,各個識別策略類都繼承共同的基類,這樣,我們可以進一步修改反射程序,將GetInstanceByName放在另外一個類中,返回的是基類的指針,因此在定義基類時也需要注冊一個宏,如下所示,同時需要修改objector_factory_map的結構為map<string,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第一個key是基類的名字,第二map中的key是生成類的名字,基類宏的定義類似如下:

12345678910111213    #define REFLECTOR_BASE(base_class) \class base_class##Reflector { \ public: \  static base_class* GetInstanceByName(const string& name) { \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map = object_factory_map()[#base_class]; \     map<string, ObjectFactory*>::iterator iter = map.find(name); \     if (iter == map.end()) { \       return NULL; \     } \      Any object = iter->second->NewInstance(); \      return *(object.any_cast<base_class*>()); \} \};    

  這里就不再詳細講修改后的代碼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實現。

注:

  至于上面為什么需要使用工廠類,而不是直接new一個對應的對象返回,原因是直接new是不可以的。例如如下定義:

1234    #define REFLECT(name) \Any GetInstanceByName(const string& class_name) {    return Any(new name);}    

  如果是多個類使用的話,那么就會出現多個函數的定義。如果也借助工廠類的實現,如下實現:

1234    #define REFLECT(name) \Any GetInstanceByName##name(const string& class_name) {    return Any(new name);}    

   這樣是不會出現重復定義了,但是這樣在生產新的對象時需要指定特定的函數,這不又回到原點了嗎?因此工廠類充當的是個中介的角色,我們可以保存工廠類,然后根據名稱尋找特定的工廠類來生成對應的對象。

注:

 為什么需要使用函數添加工廠類?因為在程序中,全局空間中只能是變量的聲明和定義,而不能是語句,例如:

可以這樣寫:int a = 10;int main() {}但是不能這樣寫:int a;a = 10;int main() {} 

需要注意的知識點:

工廠模式;

全局變量的定義需要注意,不能定義在頭文件中(當如,如果經過特殊處理,例如使用#ifndef保護另說);

Any類型的實現;(準備寫另外一篇文章來探討其實現細節(jié))

宏的定義以及使用;(基本覆蓋了宏的所有知識)

全局變量構造函數與__attribute__((constructor))的執(zhí)行順序;(調試了很久)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的問題;(編譯器有關,放在函數定義前或定義后)

全局空間只能是聲明或者定義,不能是語句;

static在函數中的使用;

全局變量類的定義與使用。

    相關評論

    閱讀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人給出評價!

    • 8 喜歡喜歡
    • 3 頂
    • 1 難過難過
    • 5 囧
    • 3 圍觀圍觀
    • 2 無聊無聊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0)

    昵稱:
    表情: 高興 可 汗 我不要 害羞 好 下下下 送花 屎 親親
    字數: 0/500 (您的評論需要經過審核才能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