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軟件園多重安全檢測下載網(wǎng)站、值得信賴的軟件下載站!
軟件
軟件
文章
搜索

首頁游戲資訊游戲八卦 → 風(fēng)雨歷程 極品飛車 走過的十四年

風(fēng)雨歷程 極品飛車 走過的十四年

前往專題相關(guān)文章發(fā)表評論 來源:西西整理時間:2011/4/30 10:42:59字體大�。�A-A+

作者:佚名點擊:1803次評論:1次標(biāo)簽: 極品飛車

  • 類型:游戲存檔大�。�9KB語言:中文 評分:6.9
  • 標(biāo)簽:
立即下載

極品飛車是美國藝電游戲公司加拿大黑盒子工作室出品的著名賽車類游戲,英文名為各代標(biāo)志Need For Speed,簡稱NFS。從1995年至2009年已經(jīng)出品了13代共15個作品(2009年出品的NFS World Online算第十代而不是第十三代),這款游戲在世界車迷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關(guān)鏈接 版本說明 下載地址
極品飛車17最高通緝附數(shù)據(jù)包 免驗證版 查看
極品飛車最高通緝2015含數(shù)據(jù)包 安卓版 查看
極品飛車最高通緝2015無限美金 破解版 查看
極品飛車無極限 安卓版 查看
極品飛車9 經(jīng)典懷舊版 查看
極品飛車13變速 高通(HTC)版 查看

各代極品飛車LOGO



 
Road & Track Presents: The Need for Speed(1994年)
  Need for Speed SE(《極品飛車 特別版》,1996年) 極品飛車各代LOGO更新(MIKE)制作
  Need for Speed II(《極品飛車2》,1997年)
  Need for Speed II SE(《極品飛車2 特別版》,1997年)
  Need for Speed V-Rally(1997年)
  Need for Speed III Hot Pursuit(《極品飛車3:熱力追蹤》,1998年)
  Need for Speed V-Rally 2(1999年)
  Need for Speed High Stakes(北美版)/Need for Speed Road Challenge(巴西及歐洲版)(《極品飛車4:孤注一擲》,1999年6月)
  Need for Speed Porsche Unleashed/Need for Speed Porsche 2000(歐洲版)/Need for Speed Porsche(德國及拉丁美洲版)(《極品飛車5:保時捷之旅》,2000年3月)
  Motor City Online(2001年)
  Need for Speed Hot Pursuit 2(《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2002年10月21日)
  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極品飛車7:地下車會》,2003年11月25日)
  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 2(《極品飛車8:地下車會2》,2004年11月12日)
  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 Rivals(《極品飛車:生存競速》,2005年,PSP版本)
  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極品飛車 無間追蹤》,2005年11月18日)
  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 5-1-0(2005年,PSP版)
  Need for Speed Carbon(《極品飛車 生死卡本谷》,2006年11月1日)
  Need for Speed Pro Street(《極品飛車 街頭狂飆》,2007年11月1日)
  Need for Speed Pro Street ( 《極品飛車 街頭狂飆》,psp版2008年被破解)
  Need for Speed Undercover (《極品飛車 無間風(fēng)云》,2008年11月18日)
  Need for Speed: Shift (《極品飛車13:變速》,2009年09月15日)

自EA較早時間財報消息,其賽車類作品《極品飛車14》及《極品飛車15》分別將于今年第四季度以及2011年的第一季度發(fā)售,其中《極品飛車14》將由Criterion Games工作室負(fù)責(zé)開發(fā)�!稑O品飛車:世界》(Need for Speed World)將于今年第二季度登陸亞洲地區(qū),其它兩款作品將會在第四季度開始。

- 極品飛車:世界 (PC): April-June 2010
- 極品飛車14(暫定)Criterion's負(fù)責(zé)開發(fā) (PC, 游戲機, 掌機): 2010年10月-12月
- 極品飛車15(暫定) (PC, 游戲機): 2011年1月-3月

(一)極品飛車1



 

發(fā)行時間:1995年
  初代的NFS是專業(yè)汽車雜志RoadTrack和EA的合作產(chǎn)物。值得一提的是,游戲中收錄了當(dāng)時歐美日三地的一流跑車。起初發(fā)行于一臺名叫3DO的游戲主機,直至該主機退出市場,才被移植至PC。因為RoadTrack雜志的賽車數(shù)據(jù)十分專業(yè),導(dǎo)致不同車型之間的速度差別十分明顯,較差車型在游戲中基本毫無競爭力,因此游戲平衡性對于本作來說算是比較糟糕。游戲中賽車換檔時,會有一個檔桿動作的特寫。1代的安裝界面是歷代中最漂亮的——盡管是在DOS下,制作組仍極具創(chuàng)意地將安裝進度顯示做成一個發(fā)動機的轉(zhuǎn)速表,當(dāng)轉(zhuǎn)速表到達盡頭,也就安裝完游戲了。

下載 (54 KB)

2010-9-29 21:59

 

當(dāng)年在SS和PS風(fēng)靡一時的極品飛車初代,這兩張是初代的游戲封面

初代的《極品飛車》是由EA公司與美國汽車雜志《Road/Track》聯(lián)合制作的,收錄了當(dāng)時美日歐三地的一流跑車,其賣點在于讓車手體驗坐在熱門進口車款內(nèi)的感覺。游戲首先在3DO游戲主機上推出,之后陸續(xù)推出了PS、SS和PC版本。

下載 (71 KB)

2010-9-29 21:59


 

在《極品飛車》之前的許多游戲,往往都是讓所有的車輛共享簡單且單一的物理系統(tǒng),而借助《Road/Track》雜志的專業(yè)賽車數(shù)據(jù),《極品飛車》的設(shè)計小組透過獨特的物理系統(tǒng)賦予了每輛車不同的駕馭感受,也將車輛性能拉開了檔次。

因為RoadTrack雜志的賽車數(shù)據(jù)十分專業(yè),導(dǎo)致不同車型之間的速度差別十分明顯,較差車型在游戲中基本毫無競爭力,因此游戲平衡性對于本作來說算是比較糟糕。




 


 


 

(二)極品飛車2:午夜狂飆


 

發(fā)行時間:1997年
  這一代為向Win+DX平臺過渡起了重要的承接作用。過去一年間業(yè)界主要的技術(shù)成果幾乎都可以在游戲中找到。甚至是汽車制造業(yè)本身的發(fā)展,也在《極品飛車2》中得到了充分的再現(xiàn)。之后EA還出一個《極品飛車2 特別版》(NFS2 SE),這是針對當(dāng)時最火爆的3D加速卡3Dfx Voodoo而做的一個特別版本。借助于Voodoo加速卡的強大威力(在當(dāng)時是很強的),游戲的畫面質(zhì)量非常好。另外,這個版本在原版的基礎(chǔ)上還增加了一條賽道。



 

在擬真度的調(diào)整上,《極品飛車II》做了一個革新,將游戲的操控方式劃分成模擬、街機和狂野三種。在模擬模式下,操控賽車雖然并不太難,但玩家仍需謹(jǐn)記入彎前提前剎車到適當(dāng)速度等基礎(chǔ)賽車知識;街機模式較前者更強調(diào)高速所帶來的快感,操控更簡單,不會出現(xiàn)賽車失控的情況;至于狂野模式,玩家只需要按死油門,適當(dāng)配合左右按鍵即可享受狂飚。

雖然少了了1代中警察追捕之類的噱頭,但借助可以任意漫游的賽道,一種新的玩法也出現(xiàn)了,那就是飛車!玩家可以借助一些大的坡道進行飛車,有的地方甚至可以騰空很長時間才落地。
 


之后EA還出一個《極品飛車2 特別版》(NFS2 SE),這是針對當(dāng)時最火爆的3D加速卡3Dfx Voodoo而做的一個特別版本。借助于Voodoo加速卡的強大威力(在當(dāng)時是很強的),游戲的畫面質(zhì)量非常好。

(四)極品飛車4:孤注一擲
 

發(fā)行時間:1999年
這款游戲距離上一款《極品飛車 閃電追蹤》只有短短半年左右的時間,仍舊繼承《極品飛車》系列的優(yōu)秀血脈,同時也新增了一些新的3D技術(shù)和模式,并將警車追擊模式發(fā)揚光大。

在駕駛感受上,《極品飛車4:孤注一擲》和前代基本一致,屬于對操控技巧要求較低的游戲。游戲中賽車手感很硬朗,過彎松油門即可,基本不用剎車。本作的車輛升級系統(tǒng)比較有創(chuàng)意,可惜只能升級車輛組件。

(五)極品飛車5:保時捷之旅

發(fā)行時間:2000年
  在游戲模式上《保時捷之旅》基本保持了以前的設(shè)定。這款游戲非常逼真,加入了保時捷自保時捷356起的所有經(jīng)典車型,本游戲注重了駕駛感受,因此玩家喜愛的熱力追逐模式則不復(fù)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兩個全新的單元——開放式公路追逐和工廠駕駛員模式。

本作中的全部車輛都是與保時捷公司合作制作的,除了全新的物理模型,車輛的操控性也接近真實。游戲獨特的物理系統(tǒng)能精確的模擬車身的重量轉(zhuǎn)移效應(yīng),無論是玩家踩下油門、剎車或者扭動方向盤,車身都會做出極為逼真的反應(yīng),相當(dāng)真實,可以讓玩家充分體驗在都市街頭甚至海灘小鎮(zhèn)中駕駛著保時捷奔馳的快感。相對前幾代來說,《極品飛車5:保時捷之旅》是游戲模式和物理特性上進化最大的一代。
 


 
此外,本作的圖像風(fēng)格也很有特色,給人一種朦瓏的大氣感,游戲的力反饋效果也非常細膩,一丁點兒細微的路面變化都可以從力回饋中反應(yīng)出來,給玩家?guī)順O強的駕駛感,這一點即便是后來的幾個續(xù)作也沒能超越的。


 

(六)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


 

發(fā)行時間:2002年
  

游戲簡介:
  EA公司的《極品飛車:熱力追蹤2》(Need for Speed Hot Pursuit 2),作為新一部《極品飛車》作品,并未沿襲《極品飛車:保時捷之旅》的游戲內(nèi)容,而是回到了《極品飛車3:熱力追蹤》的背景當(dāng)中。在游戲中,玩家一樣可以選擇各種超級跑車在各種賽道上展開競爭。采用全新模擬竟速引擎的《極品飛車:熱力追蹤2》,讓賽手們領(lǐng)略NFS的風(fēng)格,用高速和賽車風(fēng)格挑戰(zhàn)擁堵的交通、警車、不可控的自然環(huán)境,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與其他玩家一起體驗游戲的樂趣。
  22種外國頂級跑車,12條賽道加各種鏡象變形賽道,熾熱的速度、駕駛賽車躲避障礙、用200公里以上的時速躲避警車的追捕,通過60多種比賽事件獲得各種比賽獎勵。
  玩家在駕駛汽車時,可以根據(jù)自己喜歡的駕駛視覺。有車內(nèi)和車外視覺。另外還設(shè)計了一個照后鏡。在《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中警車的AI 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畫面中上方的5個星星,當(dāng)?shù)谝淮文嫦蛐熊嚂r,電腦就會給記上一個星,這時就有1輛警車追趕。違反的交通規(guī)則越多,星星就會上升,警車也不是那么容易甩掉的了,兩輛警車會左右夾擊。如果掛上三個以上星星,這時天上就會出現(xiàn)直升機扔下汽油炸彈。另外在賽道上也會有釘排。
  另外,游戲中特別設(shè)計了像電影慢鏡頭一樣的。慢鏡頭。當(dāng)車輛在撞擊和飛起時,電腦會自動播放出來。又看大片的感覺,仿佛置身于一場激烈的飆車電影中。
  在2002年,由于電腦游戲的迅速發(fā)展,各國的游戲業(yè)也風(fēng)起云涌。另外,微軟公司在當(dāng)年推出了新型顯卡使游戲的畫質(zhì)畫面得到很大改觀,動作射擊游戲漸漸成為游戲新寵。加上網(wǎng)絡(luò)游戲的介入使體育競技類游戲有了下滑趨勢,《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卻異軍突起。在2002 年在全美銷量突破了200萬。
  沒有《極品飛車6》的成功,就沒有其后續(xù)集的出現(xiàn)。



系列的第六作《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與前作相隔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充滿激情的熱力追蹤模式在本作重新回歸。《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帶來了四十九款授權(quán)車輛以及十款警車,在挑戰(zhàn)模式中,車手可以變身成為設(shè)置路障及調(diào)度直升機攔截超速罪犯的警察。在《極品飛車6:保時捷之旅》中,玩家必須控管車輛的損壞,而在《極品飛車:熱力追蹤2》里,玩家必須更加小心。DX8圖形接口的畫面效果所帶來的種種視覺沖擊就足以見得制作組的認(rèn)真:直升機扔下的火藥桶采用了業(yè)界領(lǐng)先的粒子火焰特效;車身可以反射出極其逼真的金屬光澤;尤其選車畫面中對車身的渲染非常好。音響效果上本作較之以往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本作放棄了《極品飛車6:保時捷之旅》的物理模擬系統(tǒng),但并不代表新的物理引擎就是低能的,從游戲中賽車輪胎對不同路面的敏感反應(yīng)就能看得出來。只不過,為了降低游戲的難度,增強速度快感,制作小組在物理引擎上從另外一條路下功夫。從本作每一款車型所對應(yīng)的INI配置文件來看,《極品飛車:熱力追蹤2》的物理引擎還是相當(dāng)有功力的,只是制作組沒有將其校調(diào)成擬真風(fēng)格而已。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跑車騰空時的慢鏡效果(又稱“子彈時間”),這些效果被后來的幾代作品所一直沿用。

(七)極品飛車7:地下狂飆 

發(fā)行時間:2003年
   游戲簡介:
  極品飛車:地下車會(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于2003年11月17日上市。 極品飛車一改以前的風(fēng)格,將游戲賽場從以前的環(huán)山公路和郊外草原轉(zhuǎn)移到了夜晚的都市里,讓都市的霓虹燈給名貴的香車披上一層神秘感。
  新一代的《極品飛車:地下車會》為極品飛車系列帶來的革新絲毫不亞于3代的“閃電追蹤”理念。作為系列的第七部正統(tǒng)續(xù)作,游戲開發(fā)小組放棄了一貫以世界名車加秀麗風(fēng)光的游戲風(fēng)格,轉(zhuǎn)而打造出一部以地下賽車文化為主線的作品并首次引入了故事情節(jié),講述了一名地下車手為了成名而不斷比賽的故事。
  由于故事題材的限制,《極品飛車:地下車會》的時間被固定在了深夜時分,競賽地點也從風(fēng)光秀麗的自然場景轉(zhuǎn)移到了鋼筋水泥打造的都市從林中。在游戲系統(tǒng)中,玩家可以在《極品飛車:地下車會》中仿照真實的地下改裝車輛一般對自己的愛車進行從里到外的全面改造。當(dāng)然,這是需要通過在游戲中獲得比賽勝利,依K獎金來實現(xiàn)的。而依KDX9圖形接口,在光影效果的刻畫上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從前一部《極品飛車:閃電追蹤2》開始,極品飛車的圖像引擎和物理引擎已經(jīng)走向一個穩(wěn)定期。游戲開發(fā)小組雇用了曾負(fù)責(zé)《星際大戰(zhàn)首部曲》中經(jīng)典飛梭競速場面的特效動畫大師Habib Zargarpour,協(xié)助完成了高速奔馳下前方道路和環(huán)境移動的效果。不論是黑夜中高樓林立的城市,眩目的霓虹燈殘影,還是四周景物因高速而產(chǎn)生模糊效果都制作得非常細致。漂移、沖刺等等多種花樣技巧的引入,使這款游戲具備了單純競速所不具備的快感。至于“輔助駕駛開關(guān)”也讓游戲在駕駛和競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平衡,給系統(tǒng)融入了新的活力。
  游戲的音響效果細膩,甚至連變速箱齒輪咬合的聲音都被真實呈現(xiàn),加上貫穿游戲的節(jié)奏感極強的搖滾樂,所有這些視覺、聽覺上的高水準(zhǔn)制作使得“地下車會”逼真的刻畫出深受西方年輕人喜愛的改車、飚車世界。
 

極品飛車:地下車會(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于2003年11月17日上市。 極品飛車就一改以前的風(fēng)格將游戲賽場從以前的環(huán)山公路和郊外草原轉(zhuǎn)移到了夜晚的都市里,讓都市的霓虹燈給名貴的香車披上一層神秘感。

新一代的《極品飛車:地下車會》為極品飛車系列帶來的革新絲毫不亞于3代的“閃電追蹤”理念。作為系列的第七部正統(tǒng)續(xù)作,游戲開發(fā)小組放棄了一貫以世界名車加秀麗風(fēng)光的游戲風(fēng)格,轉(zhuǎn)而打造出一部以地下賽車文化為主線的作品并首次引入了故事情節(jié),講述了一名地下車手為了成名而不斷比賽的故事。

由于故事題材的限制,《極品飛車:地下車會》的時間被固定在了深夜時分,競賽地點也從風(fēng)光秀麗的自然場景轉(zhuǎn)移到了鋼筋水泥打造的都市從林中。在游戲系統(tǒng)中,玩家可以在《極品飛車:地下車會》中仿照真實的地下改裝車輛一般對自己的愛車進行從里到外的全面改造,當(dāng)然, 這是需要通過在游戲中獲得比賽勝利,依K獎金來實現(xiàn)的。而本作依KDX9圖形接口,在光影效果的刻畫上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從前一部《極品飛車:閃電追蹤2》開始,極品飛車的圖像引擎和物理引擎已經(jīng)走向一個穩(wěn)定期。游戲開發(fā)小組雇用了曾負(fù)責(zé)《星際大戰(zhàn)首部曲》中經(jīng)典飛梭競速場面的特效動畫大師Habib Zargarpour,協(xié)助完成了高速奔馳下前方道路和環(huán)境移動的效果。不論是黑夜中高樓林立的城市,眩目的霓虹燈殘影,還是四周景物因高速而產(chǎn)生模糊效果都制作得非常細致。漂移、沖刺等等多種花樣技巧的引入,使這款游戲具備了單純競速所不具備的快感。至于“輔助駕駛開關(guān)”也讓游戲在駕駛和競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平衡,給系統(tǒng)融入了新的活力。

游戲的音響效果也非常好細膩,甚至連變速箱齒輪咬合的聲音都被真實呈現(xiàn),加上貫穿游戲的節(jié)奏感極強的搖滾樂,所有這些視覺、聽覺上的高水準(zhǔn)制作使得“地下車會”逼真的刻畫出深受西方年輕人喜愛的改車、飚車世界。


 

(八)極品飛車8:地下狂飆2

 

發(fā)行時間:2004年
   游戲簡介:
  極品飛車:地下車會2(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2),EA 的極品飛車系列可以說是PC上最有成就的競速游戲了。經(jīng)歷了8代滄桑洗禮后以新的面貌重新登陸了包括PC、PS2和XBOX在內(nèi)的多平臺。從《極品飛車:地下車會》開始,就一改以前的風(fēng)格將游戲賽場從以前的環(huán)山公路和郊外草原轉(zhuǎn)移到了夜晚的都市里,讓都市的霓虹燈給名貴的香車披上一層神秘感。
  進入游戲主界面可以看到,單人游戲分為快速模式、生涯模式兩種。在快速模式中,玩家可以選擇已解開的地圖和車輛進行選定的比賽。而解開這些地圖和車輛也需要在生涯模式中得到,所以生涯模式才是地下車會2的精髓所在。
  生涯模式:
  生涯模式就是故事模式,玩家扮演一個在鄉(xiāng)村比賽中受傷的車手,養(yǎng)好傷之后來到城市里并且在各種比賽中贏取金錢和名聲,最后終于讓自己和之前讓自己受傷的車手決一死戰(zhàn)。在這里同時擁有養(yǎng)成、競速以及車輛改裝等要素,玩家需要通過參加一些街頭比賽增加自己的名譽,然后才能購買到更多的配件以及車輛并且名譽高了之后就會有贊助商和玩家簽訂合同給予資助。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代的自由度大大的提高了。在探索模式下,玩家可以開著自己裝配的愛車,在城市里復(fù)雜的道路上任意奔馳,不用擔(dān)心警察和行人,也沒有后面緊追不舍的對手。沒有預(yù)定的線路,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蜘蛛網(wǎng)式的城市里隨意行駛,不管是欣賞或者是練習(xí)甚至只是享受速度感都可以在探索模式中任意行動。最有趣的還是和路上隨處碰見的其他車手進行飆車,雖然每次飆車的賭金不是很多。在探索模式除了飆車之外當(dāng)然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尋找商店和比賽報名區(qū)等地方。按M鍵可以顯示出全部城市的大地圖,地圖上用不同的符號標(biāo)識出了各種不同的地點,將車輛開到光環(huán)處按回車就可以進入,商店和比賽都是如此。如果不認(rèn)路可以開啟GPS,只要在地圖上對想要到達的目標(biāo)點擊鼠標(biāo)就可以開啟GPS,之后就會在開車的時候指示出最短路線。需要注意的是GPS所標(biāo)識的方向只是最短的路線,但不一定是最快的路線,在一些探索模式下的特殊任務(wù)要尤其注意這一點并且選擇出真正的最佳路線。
  商店介紹:
  用實心圓圈標(biāo)識的是商店的位置,城市里的商店包括車庫在內(nèi)一共有六種,分別是性能商店,車體商店,圖案商店,車輛配件商店以及車輛展售中心和車庫。在不同的商店處可以購買到不同種類的配件,其中除了用藍色實心圓圈標(biāo)識的性能商店出售的東西能夠提升愛車在比賽中的性能外,其他三種配件商店裝配的東西都只和車輛的外觀有關(guān)系。用綠色圓圈車體商店可以更改車燈、車頭、引擎蓋、防撞欄之類的組件,可以在眾多不同樣式的組件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配件組裝,組裝后可以在畫面右邊看到評價星級。由紅色實心圓圈標(biāo)識的是圖案商店,主要為車輛進行噴涂油漆,以及各種貼紙、花紋以及車燈等。除了車身外,車頂、后視鏡、擾流板、剎車、輪圈、排氣管等都可以分別涂上不同顏色。車身上的花紋可從許多花紋中選擇一種或者幾種進行自由搭配,可以將愛車打造得個性并且炫目。而車輛配件商店則負(fù)責(zé)定制車輛的儀表盤,霓虹燈,液壓裝置、音響等,在地圖上以實心黃色圓圈標(biāo)出。包括性能商店在內(nèi)的所有種類的商店都不會一次性將所有東西拿出來,一部分東西是需要玩家達到一定的完成度和名譽才會出售,還有一些必須找到特定位置的商店才會解開,還有一些須要通過追逐賽(免費)獲得,車商會通過手機短信通知(按TAB查看短信)。雖然車輛的外觀并不會讓車在的比賽的時候獲得更多的優(yōu)勢,不過可千萬不要小看車輛外觀帶來的好處。改變車輛外觀除了讓車在行動的時候更加賞心悅目之外還能夠提升外觀評價,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有攝影師來為美車照相登上雜志或者DVD封面。這是提升名譽的好機會,而且一些贊助商的協(xié)議上也要求要登上幾張DVD封面。
  車輛展售:
  用青色實心圓圈標(biāo)識的是車輛展售中心,顧名思義這里就是出售車輛的地方。在最初進入探索模式的時候,玩家所駕駛的車是美女瑞秋借給玩家的一輛尼桑350Z,然后在打過兩場比賽以后就必須到車輛展售中心將車還給她,并且在車輛展售中心重新選擇一輛車作為自己的坐騎。最開始能夠選擇的車包括標(biāo)致206,福特焦點,豐田AE86(Corolla),尼桑240sx,馬自達MX-5,本田思域一共6輛。在游戲最初,玩家只能在以上六種車型中選擇一輛,隨著游戲的進行,這里出售的車型也將越來越多。
  比賽報名:
  用空心圓圈標(biāo)識的地方是比賽的報名處,每次比賽都必須奪冠后才會消失,否則就可以一直重玩直到獲得冠軍為止,不過這會影響游戲評價,降低獲勝率。比賽分為平常比賽和地下賽車聯(lián)盟的正式比賽(U.R.L),平常比賽可以選擇參加,而U.R.L是必須參加而且只有完成U.R.L才能夠進入下一個賽事。平常比賽中又包括“跑道賽”“競速賽”“直線加速賽”“甩尾賽”“街道賽”等五個類型,并且在選擇了悍馬、林肯、凱迪拉克這三輛SUV后,在地圖上會有SUV比賽顯示出來,各種類型的比賽所需要的技術(shù)和車輛都不同。
  比賽模式:
  跑道賽和前幾代的極品飛車的模式大致相同,是標(biāo)準(zhǔn)的“極品飛車式”比賽,它的賽場多是環(huán)城公路,甚至市區(qū)的街道,整個賽道為一個封閉的圓圈,車手們必須駕車行駛指定的圈數(shù),以先完成全部圈道者為勝利。比賽時不能進入與比賽無關(guān)的其他道路,游戲中將會用特殊的紅色路標(biāo)將其隔開,讓賽手的車輛無法行駛出去。不過整個比賽并不會清理路上正常行駛的車輛,在比賽過程中所有的車輛都會正常行駛,避開這些車輛也是賽手們必須接受的考驗。跑道賽對車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比較高,減速過彎、直線加速、車輛的閃避甚至道路的選擇都對比賽結(jié)果有很大的影響。開跑道賽所選擇的車必須是集速度和操控性于一身,任何一個方面有欠缺都會吃大虧。
  競速賽和跑道賽基本相同,不過賽道是線形的而不是跑道賽一樣環(huán)形的。只是需要車手將整個線路行駛一次即可,而不用多次重復(fù)行駛同一條道路。比賽中也有其他車輛的干擾,同樣也是一個對車手綜合能力的考驗。除此之外,競速賽還需要車手對城市道路的熟悉。因為一條道路不會再走第二趟,所以在競速賽中不能犯一次錯誤。于是對城市道路越熟悉的車手就越能對前面的路做好準(zhǔn)備,是提前減速進彎還是直接甩尾過彎,路中心是否有噴泉,路邊是否有廣場,這些因素都能夠成為拉開和第二名距離的重要契機�?梢蕴崆暗脑诔鞘懈魈幘毩�(xí)以便熟悉這些道路,當(dāng)?shù)缆返臉幼訝€熟于胸的時候競速賽就是單純送錢的比賽了。
  直線加速賽的賽場大多安排在筆直的高速公路、火車站甚至飛機場,車手不需要擔(dān)心減速過彎的問題,僅僅需要將自己的車以最短的時間加到最快的速度。在直線加速賽中,唯一的限制是必須使用手動換檔,使用默認(rèn)的左Shift和左Ctrl進行加檔或降檔——雖然幾乎沒有機會用到降檔。對于這個比賽,車輛的性能和車輛的換檔的時機至關(guān)重要,要等到發(fā)動機達到最大馬力的時候進行加檔為最完美的換檔。而發(fā)動機的最大馬力時的轉(zhuǎn)速可以在馬力測試的時候看到,再直線加速。


 

《極品飛車8:地下狂飆》給了玩家們一個不小的意外,一年之后,《極品飛車:地下狂飆2》則帶來了又一個意外。如果說《極品飛車7:地下狂飆》追求的是競速的快感,那么《極品飛車:地下狂飆2》在保證速度感同時更追求著的高度擬真,開始向《GT賽車》K攏。游戲車輛的改裝上設(shè)計了更詳細的調(diào)整選項,令玩家對車輛的知識能有更深刻的認(rèn)識。游戲中賽車在各種路況以及駕駛狀況下,車身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反應(yīng)都能有所體現(xiàn),任何一個操作都會對隨后的駕駛產(chǎn)生影響。不過好在游戲開發(fā)小組為了能讓普通游戲玩家快點上手,只是在賽道的難度上作了一定提升。


 


 

在圖像效果上,由于加入DX9C圖形接口的諸多改良特效,《極品飛車8:地下狂飆2》實現(xiàn)了更為炫目的圖像效果,同時也修正了《極品飛車8:地下狂飆》中少數(shù)因畫面過于模糊而無法看清路面的情況。更加豐富,更加絢麗的改車部件,甚至連電影《速度與激情》中才有的NOS噴霧表演也開始出現(xiàn),加上諸如SnoopyDog等在歐美當(dāng)紅的說唱樂手為本作傾力打造的勁爆背景歌曲——簡直是酷到極點!


 

 

(九)極品飛車9:最高通緝
 


  
  發(fā)行日期: PC、PS2、Xbox 和 NGC:美國為2005 年11月15日;歐洲為2005年11月24日。
  Xbox 360:美國為 2005年11月22日;歐洲為2005年12月2日。
  手機:美國為2005年12月21日
  發(fā)行平臺:
  PC、PlayStation 2、NGC、Xbox、Xbox 360(首發(fā)游戲)、GBA、NDS、手機和PSP 特別版本。
  《無間追蹤》除發(fā)行了普通版外,還發(fā)行了唯一能駕駛警車的 PSP 版本:極品飛車:無間追蹤5-1-0(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 5-1-0),以及紀(jì)念《極品飛車》系列發(fā)行十周年的極品飛車:無間追蹤黑名單紀(jì)念版(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 Black Edition)。
  為紀(jì)念《極品飛車》系列游戲發(fā)行10周年,美國藝電在發(fā)行《無間追蹤》的同時還增加了一款黑名單紀(jì)念版(Black Edition)。這一版本的無間追蹤在保留標(biāo)準(zhǔn)版內(nèi)容的同時,增加了一些賽事、獎勵賽車和其它一些內(nèi)容。此外,黑名單版還贈送一張錄制了游戲花絮的DVD。從全球范圍看,黑名單紀(jì)念版在 PC、Xbox 和PlayStation 2 上有發(fā)行。
  游戲簡介:
  《極品飛車9:最高通緝》(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是美國藝電(Electronic Arts)于 2005 年底發(fā)行的《極品飛車》系列游戲的第9代作品,是《極品飛車:地下車會2》(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 2)的續(xù)作,之后的作品則為《極品飛車:生死卡本谷》(Need for Speed CarBon)。游戲的開發(fā)商為EA Black Box 。追蹤以警車追捕超速車手為主要主題,融合了流行而火爆的街頭改裝車競速文化,并一定程度地保留了前期《地下車會》系列的改裝系統(tǒng)。
  賽車改裝升級:
  《無間追蹤》仍然提倡賽車的個性化和定制,并繼續(xù)推進賽車改裝。改裝系統(tǒng)較《地下車會2》已經(jīng)有了較大變化。首先,玩家不再需要為不同的套件去往各個不同的商店購買,而是可以通過一站式購物、購物車統(tǒng)一結(jié)帳來選擇商品;其次,取消了試車/測試模式。
  《無間追蹤》的性能類套件一律分為四個等級:競賽級、專業(yè)級、超專業(yè)級和完美級。部分性能優(yōu)異的原廠車可能只有超專業(yè)級以上的套件。不同類別的套件提升賽車的不同性能。
  外觀方面,可以對賽車的車體、擾流板、輪圈、引擎蓋、車頂口進行定制,同時還可以修改噴漆、涂裝、輪圈噴漆、車窗膜、廣告貼紙、車身數(shù)字和儀表盤等。通過這些方面的改裝,賽車外觀的個性化可以大大加強,滿足玩家自由調(diào)教賽車的需要。
  需要提出的是,外觀方面的任何改動都會使警方難以辨認(rèn)其原來的形象,從而有效降低賽車當(dāng)前的熱度。
  新增內(nèi)容:
  警車元素全面回歸;
  警車AI 與策略全面提升;
  回歸白晝,HDR 效果打造眩目日光;
  追捕場面效果宏大壯觀;
  首次引入熱度的概念;
  首次引入超速器;
  首次引入賞金、破壞公物等概念;
  引入黑名單的生涯模式;
  引入“聲望”的概念;
  全新改進的氮氣加速補充機制;
  首次使用一體式商店和購物車;
  增加收費站、超速賽等賽事類型。

極品飛車9:最高通緝(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是美國藝電(Electronic Arts)于 2005 年底發(fā)行的《極品飛車》系列游戲的第9代作品。它是極品飛車:地下車會2(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 2)的續(xù)作,之后的作品則為極品飛車 生死卡本谷(Need for Speed CarBon)。游戲的開發(fā)商為EA Black Box 。 追蹤以警車追捕超速車手為主要主題,融合了流行而火爆的街頭改裝車競速文化,并一定程度地保留了前期《地下車會》系列的改裝系統(tǒng)。 
 


 

為紀(jì)念《極品飛車》系列游戲發(fā)行 10 周年,美國藝電在發(fā)行《無間追蹤》的同時還增加了一款黑名單紀(jì)念版(Black Edition)。這一版本的無間追蹤在保留標(biāo)準(zhǔn)版內(nèi)容的同時,增加了一些賽事、獎勵賽車和其它一些內(nèi)容。此外,黑名單版還贈送一張錄制了游戲花絮的DVD。從全球范圍看,黑名單紀(jì)念版在 PC、XBOX和 PlayStation 2 上有發(fā)行。


 

(十)極品飛車10:生死卡本谷



  


  

發(fā)行時間:2006年
  游戲簡介:有25條全新賽道、增加了錄像中的控制視角功能,還可以為自己的賽車添加新圖案以及改良賽車裝備。游戲從富麗堂皇的大都市轉(zhuǎn)移到了世界上最危險的峽谷路段。游戲名稱中的Carbon就是這個峽谷的名稱,卡本峽谷充滿了崎嶇的山路。游戲中將有三種類型的隊員可以選擇,首先是充當(dāng)前鋒的“飄移手”他會在隊伍中打頭陣,后面的我方車輛可以在氣流的帶動下獲得額外的動力,“阻擋手”的作用是為玩家阻擋正在接近玩家的對手賽車,確保玩家可以有更多活動空間;最后是負(fù)責(zé)引導(dǎo)玩家的“偵查手”,可以為玩家指引到達終點的捷徑以縮短路程。
  技巧介紹:
  【繞圈賽】:全部是街道賽。車隊成員最好采用偵察手,第一圈時不用跟著偵察手,跑自己的線,盡力作出自己的最佳成績,第二圈時注意車載地圖上偵察手標(biāo)記下的捷徑,一舉超越對手并將領(lǐng)先保持到最后完成比賽,需要注意的是在跑第一圈時處于自己之前,千萬別被偵察手車尾的彩條誘惑,走自己正常的線,不要猶豫,偵察手所走的線往往變幻莫測,如果猶豫往往會反應(yīng)不及撞在兩條線路中間的建筑物上,損失寶貴時間,所以在第一圈時千萬不要被自己車隊偵察手奇怪的走線所誤導(dǎo)。
  【加速賽(競速賽)】:包括街道賽和山道賽。最好采用阻擋車,他可以阻擋其他車隊車手向第一的位置發(fā)起強烈的沖擊,當(dāng)左上角的綠條漲滿時,說明阻擋車已做好準(zhǔn)備向帶有十字準(zhǔn)星的賽車發(fā)起進攻,按下團體競速間,發(fā)出指令,阻擋車會疾速追上帶準(zhǔn)星賽車并阻擋他的行走路線,有時甚至?xí)䦟④囎驳脑卮蜣D(zhuǎn),這時就是考驗車正在打轉(zhuǎn)的敵手賽車,否則也許自己車隊的阻擋車手反而會阻擋自己的正常行駛,那也許是賽車界最尷尬的事情了。
  【飄移賽(甩尾賽)】:包括場地賽和山道賽。因為沒有團隊模式所以只有自己去拼下第一了,因為積分加倍(前文已作介紹)的原故,所以要盡力用快的速度去沖彎,過完時有節(jié)奏的踏油門和打方向是必要的,只有這樣車手才能在一次滑行中會滑過更多彎角,而且在carbon中,過完速度也會影響得分,速度越快得分越高,所以練習(xí)用疾馳的速度過彎才能拿到甩尾賽的冠軍。
  【超速賽(測速器競速賽)】:全部是街道賽。三種車隊成員跑這種比賽都會取得不錯成績,但筆者還是建議使用飄移手,因為在這種比賽中他最能施展才華,他可以利用車尾的牽引氣流使車手的賽車加速更快,而在最后產(chǎn)生彈射效果的一剎那,更是會讓車手瞬時速度顯著提高,但利用飄移手完成測速器競速是需要更多練習(xí)的,因為在通過測速點的一刻讓賽車產(chǎn)生彈射并不是易如反掌的。如果運用阻擋車完成這項賽事,就要注意,不要固執(zhí)的讓他完成阻擋任務(wù),有時不下達指令,阻擋車得到的瞬時速度足以奪下第一,看著自己的電腦車手和其他電腦車手拼命的競爭,最后卻可以坐收漁翁之利,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注意:玩家車手也需要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可能阻擋車只跟著玩家車手的速度行駛,最后將一無所獲)
  【檢查站】
  可以說是最簡單的競賽類型了,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通過設(shè)置在路上的檢查點(道路兩側(cè)有藍紫色煙花)就可以了。唯有“挑戰(zhàn)系列”中的一個檢查點達13個之多的金牌賽,還算是有難度。
  【追逐賽】:全部是山道賽。筆者根據(jù)不同車型給出不同建議。
  超級跑車:無需過多敘述,將剎車踩在剎車點上,利用油門獲得更高速度,駕駛超級跑車的人相信都已是賽道高手了,只是提醒他們最好把剎車點選早點。
  改裝車:前文已作過敘述筆者曾一直運用改裝車,本作才令筆者轉(zhuǎn)變風(fēng)格,但改裝車依然是彎道之王,改裝車的駕駛重點在彎道,作為尾隨車手,應(yīng)在彎道拉近與領(lǐng)跑車手的距離,作為領(lǐng)跑車手應(yīng)在彎道處讓尾隨車消失在后視鏡中,在山道那種多急彎的賽道上,改裝車獲得勝利并不困難。
  大馬力車:十分不擅長彎道的大馬力車并不是沒希望贏得比賽的,筆者建議駕駛具有大馬力車的車手在第一階段中絕殺對手,所謂絕殺,即指利用自己賽車所擁有的大馬力,在直道強行超車并在取得領(lǐng)先后用車身阻擋對手十秒,迫使比賽終止,獲得勝利。完成兩階段的比賽并獲勝不是不可能的辦法,但筆者認(rèn)為還是利用絕殺更加簡單,痛快!這也許就是大馬力的誘惑吧!
  無論采用哪種賽車,峽谷山道競速的第一階段都十分重要,所以車手應(yīng)重視第一階段,利用第一階段奪下更多得分,為第二階段奪得勝利作鋪墊。


 

當(dāng)極品飛車系列邁向第十代時許多玩家心中開始有著許多疑惑,新的一代的Carbon與前作有何不同呢?會更刺激嗎?還是可以讓玩家有更多的體驗與選擇?然而對于接觸過極品飛車諸多前作的筆者而言新的Carbon能否讓玩家們享受更多的游戲樂趣也是長久思考的課題,目前預(yù)計今年11月初上市的NeedForSpeedCarbon也努力的在全球廣大玩家的期望之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極品飛車10:Carbon》是由制作人賴瑞.拉皮爾(LarryLaPierre)和他所領(lǐng)導(dǎo)的溫哥華EABlackBox研發(fā)團隊設(shè)計制作,而從目前玩家們所知道的游戲信息不然了解,新一代的Carbon并不是前作最高通緝的續(xù)集,而是創(chuàng)新讓新的競速概念加入這個游戲中,以峽谷與山道為主題的Carbon相信可以讓玩家們體驗到更刺激的極品飛車。

找出你的最佳拍檔:在全新的Carbon中玩家將可以招募隊友,并且挑選出你要的搭檔,讓他在比賽過程中協(xié)助你,而不同的隊友也會擁有不同的長項,有些隊友會在街頭上與你一同比賽并直接給予你協(xié)助,而有些隊友則是會在車庫或是幕后協(xié)助你,當(dāng)然在游戲中選擇適合的拍檔將是玩家最重要的功課。



 

(十一)極品飛車11:街頭狂飆



  


  

發(fā)行時間:2007年 
  游戲簡介:《極品飛車:街頭狂飆》會提供終極的街道賽車體驗來促進賽車文化,這是一個打造終極賽車機器的游戲,玩家要將其在各個方面推向極致,對抗其他的車手來向全世界展示技術(shù)和榮耀�!稑O品飛車:街頭狂飆》會給玩家?guī)砀呒毠?jié)的照片品質(zhì)的圖像,更有代入感。游戲?qū)utosculpt技術(shù)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允許調(diào)整和改裝富有個性的車輛,并立刻在其外觀和性能上體現(xiàn)出來。《極品飛車:街頭狂飆》是一款可以激發(fā)腎上腺素的賽車游戲,每一次的碰撞,每一次的刮擦和每一次的車體變形都成為戰(zhàn)斗的印記,是對承諾和勇氣的最佳證明。富有進攻性和高技巧的AI系統(tǒng)能夠得到無比真實可信的賽車體驗,而革命性的在線模式將會重新定義多人游戲。
  注:此代不支持自由駕駛。


 


 

《極品飛車:街頭狂飆》將會提供終極的街道賽車體驗來促進賽車文化,這是一個打造終極賽車機器的游戲,玩家要將其在各個方面推向極致,對抗其他的車手來向全世界展示你的技術(shù)和榮耀�!稑O品飛車:街頭狂飆》將會給玩家?guī)碛辛钊穗y忘的高細節(jié)的照片品質(zhì)的圖像,讓你更有代入感。它將Autosculpt技術(shù)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允許你調(diào)整和改裝你富有個性的車輛,并立刻在其外觀和性能上體現(xiàn)出來�!稑O品飛車:街頭狂飆》是一款真正可以激發(fā)你腎上腺素的賽車游戲,每一次的碰撞,每一次的刮擦和每一次的車體變形都將成為你戰(zhàn)斗的印記,是對你的承諾和勇氣的最佳證明。富有進攻性和高技巧的AI系統(tǒng)能夠讓你得到無比真實可信的賽車體驗,而革命性的在線模式將會重新定義多人游戲。注:此代不支持自由駕駛。


 


 

(十二)極品飛車12:無間風(fēng)云


 



  

發(fā)行時間:2008年
  《極品飛車:無間風(fēng)云》是EA于2008年11月18日發(fā)布的新游戲。玩家在游戲里扮演一名臥底,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還派了一名特工——Chase Linh(Maggie Q扮演),由她來發(fā)號施令。


 

《極品飛車12:無間風(fēng)云》又將回到各位老玩家們所熟悉的“跑給警察追”模式!只是這次身分不同,這次玩家的身分是一名臥底飛車手,不但要取得幫派的信任潛入飆車集團與不法幫派、收集犯罪證據(jù)、而且還要在不暴露自己身分的情況下解決這些壞蛋!


 


 

游戲畫面做了些加強,在車輛的光澤上更為漂亮,夕陽的光線也很唯美、車輛撞到東西也會損壞刮傷,最容易壞的就是那些車燈了!其他像是保險桿或是擾流翼、引擎蓋這種東西也會被撞到歪掉或是掉下來,其中有個好笑的狀況就是當(dāng)你用引擎蓋上的視角來跑的時候,若引擎蓋因損傷而掀開,這時候玩家還會看不到路喔。


 


 

游戲中的真人過場動畫宛如看好萊塢電影一樣,并且邀請到了知名性感女星MaggieQ來擔(dān)當(dāng)女主角──聯(lián)邦探員Chase Linh,相信應(yīng)該有許多玩家就是沖著MaggieQ的名氣而來玩這款游戲吧。


 


 

在《極品飛車12:無間風(fēng)云》中玩家得與Chase Linh合作進行臥底行動,Chase Linh于后方指揮、而玩家就得深入危險的幫派及要命的競速中,在過場動畫里,你可以看到幫派份子在不同事件前與后對待你態(tài)度的不同,像是把你當(dāng)兄弟看待的人、尬輸?shù)臅r候想揍你的人、一直很神秘的盯著你看的人、似乎還有慢慢愛上你的人?游戲的劇情到后面會產(chǎn)生大轉(zhuǎn)變,至于是什么轉(zhuǎn)折就要請玩家自行破關(guān)體驗了。

《極品飛車12:無間風(fēng)云》中出現(xiàn)的車款,除了前幾代一直出現(xiàn)的廠牌以外、這次還有一些新廠牌及近年來的新車,像是BUGATTI超高貴的馬力怪獸──VEYRON16.4、Lamborghini的新款小超跑──LP560、Pagani義大利與德國技術(shù)合體──ZondaF、Nissan東瀛戰(zhàn)神的后續(xù)車種GT-RR35等,另外Nissan也首度讓Z家族09的新車──370Z首度在游戲上出現(xiàn)。

 

(十三)極品飛車13:變速
 

   

游戲簡介:
  這是《極品飛車》系列轉(zhuǎn)型之后推出的首批作品當(dāng)中的次世代版,在風(fēng)格上依然將保留系列前作的特點,照片級質(zhì)量的出色畫面和近似真實的駕駛感受依舊是游戲的主要賣點所在。
  《極品飛車13:變速》為玩家?guī)硎澜缰惖赖恼鎸嵻囀煮w驗,包括英國赫赫有名的 Brands Hatch 賽道。此外,游戲收錄了《極品飛車》歷來陣容最龐大的高性能車群,包括Pagani Zonda、Porsche 911 GT2以及Lotus Elise等等。
  “我們打算藉由《極品飛車13:變速》再創(chuàng)極品飛車顛峰,并加入過往《極品飛車》系列所沒有的新元素。”EA Games Europe 資深副總裁派屈克.索德朗(Patrick Soderlund)表示:“透過第一人稱觀點強調(diào)車手體驗,我們能夠忠實呈現(xiàn)賽車帶來的高速體感與強烈情緒�!�
  超逼真駕駛座視野以及全新的強烈暈眩碰撞動態(tài)機制,玩家將透過車手觀點獲得吵雜、刺激且寫實的賽車體驗。美商藝電表示,《極品飛車13:變速》采用了容易上手的物理駕駛模型,讓玩家充分感受每一次沖撞、賽道表面的每一吋變化,以及超越極限時的每一分悸慟。
  《極品飛車13:變速》由Slightly Mad Studios、Black Box以及派屈克.索德朗聯(lián)手開發(fā)。Slightly Mad Studios的設(shè)計師和開發(fā)師曾參與過《GT Legends》和《GTR 2》的制作。游戲的PSP版則由美商藝電的Bright Light工作室負(fù)責(zé)研發(fā)。
  EA為展示《極品飛車13:變速》具有更貼近駕馭跑車的逼真度,在法國舉辦了一場真車體驗活動,首先安排玩家到專業(yè)賽道上乘坐真實世界的跑車,之后隨即進行游戲試玩,在游戲中操控相同的車款,短時間內(nèi)讓玩家證明在真實賽道上奔馳與在游戲中飆車的相似度為百分百。
  《極品飛車13:變速》更強調(diào)專業(yè)車手的生涯,通過車手檔案來紀(jì)錄玩家經(jīng)歷比賽后的成就。通過本作,不僅能開遍數(shù)十臺名貴車種,更能在游戲中安全的競速狂飆。《極品飛車13:變速》一次收錄多款傳奇車型,包括1972 Nissan Skyline 2000GT-R等經(jīng)典車款、1995 Mazda RX-7等著名改裝車以及2007 Lamborghini Reventón等夢幻超跑,還有不少的隱藏車輛。
  游戲提供了50余種路線配置的18條賽道,包括現(xiàn)實世界賽道及虛構(gòu)跑道。玩家可在20 km Nordschleife等世界知名賽道上奔馳,或是在精心打造的虛構(gòu)跑道上感受陡坡、急彎帶來的駕駛考驗。參與游戲制作的EA Games歐洲分公司資深副總裁派屈克.索德朗(Patrick Soderlund)表示:“《極品飛車》將為競速游戲帶來革新,我們將完美打造的車款和賽道與忠于車手感受的逼真體驗結(jié)合,帶來一款令人醉心的駕駛游戲�!�
  《極品飛車13 變速》于2009年推出PS3、Xbox 360、PC以及PSP等多種版本。
  游戲特點:· 亮點一:真實的漂移
  · 亮點二:物理模擬
  · 亮點三:駕駛室視角
  · 亮點四:職業(yè)生涯:車手資料生涯模式主要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1、個性(Personality):車手的駕駛風(fēng)格決定了他是攻擊侵略型的還是溫順縝密型的。
  2、成功(Success):在每一項賽事中,終極目標(biāo)都是拔得頭籌。
  3、得分(Profile Points):每超過一輛賽車、每統(tǒng)治一個彎道、每淘汰一個對手都會帶來更多的分?jǐn)?shù)。
  4、徽章(Badges):勝利后獲得的獎勵標(biāo)志,且各不相同。
  隨著游戲的深入,玩家會碰到更多敵人,并觸發(fā)特定挑戰(zhàn)賽、解鎖一些車輛和個性化選項。
  · 亮點五:逼真的畫質(zhì)
  · 亮點六:動態(tài)模糊和煙霧
  玩家在撞車時,視角會模糊,而車輛在漂移時,輪胎的摩擦?xí)a(chǎn)生滾滾的濃煙。
 

 

本作是《極品飛車》系列轉(zhuǎn)型之后推出的首批作品當(dāng)中的次世代版,在風(fēng)格上依然將保留系列前作的特點,照片級質(zhì)量的出色畫面和近似真實的駕駛感受依舊是游戲的主要賣點所在。


 

 

《極品飛車 變速[2](Need for Speed Shift)》為玩家?guī)硎澜缰惖赖恼鎸嵻囀煮w驗,包括英國赫赫有名的 Brands Hatch 賽道。此外,這款游戲也收錄了《極品飛車》歷來陣容最龐大的高性能車群,包括Pagani Zonda、Porsche 911 GT2以及Lotus Elise等等。

“我們打算藉由《極品飛車 變速(Need for Speed Shift)》再創(chuàng)極品飛車顛峰,并加入過往《極品飛車》系列所沒有的新元素�!盓A Games Europe 資深副總裁派屈克.索德朗(Patrick Soderlund)表示:“透過第一人稱觀點強調(diào)車手體驗,我們能夠忠實呈現(xiàn)賽車帶來的高速體感與強烈情緒�!�


 

 

超逼真駕駛座視野以及全新的強烈暈眩碰撞動態(tài)機制,玩家將透過車手觀點獲得吵雜、刺激且寫實的賽車體驗。美商藝電表示,《極品飛車 變速(Need for Speed Shift)》采用了容易上手的物理駕駛模型,讓玩家充分感受每一次沖撞、賽道表面的每一吋變化,以及超越極限時的每一分悸慟。

《極品飛車13變速(Need for Speed Shift)》由Slightly Mad Studios、Black Box以及派屈克.索德朗聯(lián)手開發(fā)。Slightly Mad Studios的設(shè)計師和開發(fā)師曾參與過《GT Legends》和《GTR 2》的制作。本游戲的PSP版則由美商藝電的Bright Light工作室負(fù)責(zé)研發(fā)。

“請用一句話,形容你試玩《極品13》的感受”

“請問剛才我看到的,是游戲畫面還是真實場景?”

· 真實還是虛幻?

前段時間,EA為展示《極品飛車:變速》具有更貼近駕馭跑車的逼真度,在法國舉辦了一場千載難逢的真車體驗活動,首先安排玩家到專業(yè)賽道上乘坐真實世界的跑車,之后隨即進行游戲試玩,在游戲中操控相同的車款,短時間內(nèi)讓玩家證明在真實賽道上奔馳與在游戲中飆車的相似度為百分百。以上就是一位體驗者在試玩《極品13》后,在接受采訪時的一句對白。
 

 

《極品飛車:變速》將更強調(diào)專業(yè)車手的生涯,通過車手檔案來紀(jì)錄玩家經(jīng)歷比賽后的成就。通過本作,你不僅能開遍數(shù)十臺名貴車種,更能在游戲中安全的競速狂飆�!稑O品飛車:變速》一次收錄多款傳奇車型,包括1972 Nissan Skyline 2000GT-R等經(jīng)典車款、1995 Mazda RX-7等著名改裝車以及2007 Lamborghini Reventón[3]等夢幻超跑,帶給玩家超刺激的速度感。

本作提供了50余種路線配置的18條賽道,包括現(xiàn)實世界賽道及虛構(gòu)跑道。玩家可在20 km Nordschleife等世界知名賽道上奔馳,或是在精心打造的虛構(gòu)跑道上感受陡坡、急彎帶來的駕駛考驗。參與游戲制作的EA Games歐洲分公司資深副總裁派屈克.索德朗(Patrick Soderlund)表示:“《極品飛車》將為競速游戲帶來革新,我們將完美打造的車款和賽道與忠于車手感受的逼真體驗結(jié)合,帶來一款令人醉心的駕駛游戲�!�
 

《極品飛車14:熱力追蹤3》

 《極品飛車》系列新作《極品飛車14:熱力追蹤3》(Need for Speed:Hot PursuitIII),也是新一代的熱力追蹤系列作品正式確認(rèn),由Criterion Games工作室負(fù)責(zé)開發(fā)。本作將回歸到警察通緝模式,允

  

極品飛車14:追蹤

許玩家進行全球網(wǎng)絡(luò)對戰(zhàn),將再次回歸名貴跑車。

  《極品飛車14:熱力追蹤》的多人模式中允許玩家扮演車手或警察,而且車手和警察都會分別有各自的生涯模式。游戲還會有一個叫作“極品飛車自動日志”的新功能,可以讓玩家可以與好友在大量不同的記錄方面進行各種比較。

  自從2005年的第九代《最高通緝》(Most Wanted)之后,《極品飛車》漸有沉淪之勢,直到去年Blackbox工作室的《變速》(Shift)才算是保住了這塊金字招牌。今年,游戲制作交給了以《火爆狂飆》系列而聞名的Criterion Games,借用經(jīng)典模式進行全面革命。

  游戲制作人近日通過展示PS3/X360版本的一個演示DEMO,和媒體分享了新作的幾個有趣之處,首先是可能會改變整個游戲的“Autolog”(自動記錄),用于不斷更新玩家周圍的整個世界。在DEMO中,我們可以看到Autolog會向玩家顯示警察或者賽車手積累的分?jǐn)?shù)和成就,并且會隨時更新,反映玩家們的水平。

  游戲會掃描你的好友名單,分析有多少人玩過游戲、他們擅長哪些模式、使用何種模式擊敗過你。這些信息會持續(xù)不斷地反饋給你,一旦你看見擊敗過你的人出現(xiàn)了,就可以直接發(fā)起挑戰(zhàn)而無需任何設(shè)定。好友名單信息都是實時更新的,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社交網(wǎng)絡(luò)。大家也可以在游戲內(nèi)外上傳自己的照片作為頭像,或者發(fā)布短消息給其他人看。

  

游戲中截圖

極飛迷們歷來不僅喜歡飚車搞破壞,也喜歡代表正義去抓捕飛車黨,這一次愿望得到了滿足。警察不但和賽車手一樣擁有“牛車”,還有自己獨特的噴漆。不同的賽車組合會帶來不同的挑戰(zhàn),而一隊人馬很難單單通過賽車的不同而取得優(yōu)勢。

極品飛車15:變速2

中文名:極品飛車:變速2

  外文名:Need For Speed:SHIFT 2

  游戲類別:RAC(競速)

  游戲平臺:PC、Xbox360、PS3

  開發(fā)商:Slightly Mad

  發(fā)行商:EA

  發(fā)布時間:2011年3月29日

  語言版本:英文

  最低配置要求:

  網(wǎng)絡(luò):支持接入英特網(wǎng)

  系統(tǒng):WindowsXP SP3/Vista SP2/Windows 7

  CPU:酷睿2 2.0GHz或AMD X2 64 2.4GHz

  內(nèi)存:2.0GB

  硬盤:20GB

  光驅(qū):8X DVD

  顯卡:DirectX 9.0c兼容3D加速 512 MB顯存、支持Shader Model 3.0或更高的視頻卡

  聲卡:DirectX 9.0c兼容

  DX:DirectX 9.0c

  支持周邊設(shè)備:鍵盤、鼠標(biāo)以及支持的控制器

  可選項目:USB方向盤、雙搖桿手柄 在發(fā)布之際支持的顯卡:NVidia GeForce 8系列或更好,ATI HD3000系列或更好,這些芯片的筆記本版本可能能用,但并不支持。顯卡和聲卡的驅(qū)動程序可能需要升級。EA下載經(jīng)理用戶需要給臨時安裝文件8.16GB的額外空間。

  

另外,官方支持的方向盤也宣布了:

  官方支持的方向盤設(shè)備:

  PC

  Logitech G27 Racing Wheel 完全支持所有按鈕以及轉(zhuǎn)速指示燈

  Logitech G25 Racing Wheel

  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

  Logitech Formula Force EX

  Logitech Driving Force

  Logitech Driving Force EX

  Logitech Driving Force RX

  Logitech Driving Force Pro

  Logitech MOMO Force

  Logitech MOMO Racing

  Thrustmaster RGT FFB Pro Clutch

  Thrustmaster Ferrari GT Experience

  Thrustmaster Ferrari 430

  Fanatec Porsche 911 Turbo S

  

PS3

  Nascar Racing Wheel

  Logitech Driving Force

  Logitech Driving Force EX

  Logitech Driving Force Pro

  Logitech G25 Racing Wheel

  Logitech G27 Racing Wheel 完全支持所有按鈕以及轉(zhuǎn)速指示燈

  

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 完全支持所有按鈕以及轉(zhuǎn)速表

  Thrustmaster F430 FFB

  Thrustmaster RGT FFB Clutch

  XBOX360

  Microsoft Force Feedback Wheel

  Fanatec Porsche 911 Turbo

編輯本段游戲評測

  此番體驗的是PC版本,運行在一套高配置系統(tǒng)上,搭配D-Box力反饋座椅。游戲中提供了傍晚的中國上海、澳大利亞巴瑟斯特賽道,和深夜的比利時斯帕-弗朗科爾尚F1賽道。因為座椅的力反饋非常到位,游戲輔助駕駛也很簡單,所以在F1賽道上飚車是很考驗玩家實力的。

  另一臺PC上使用了X360手柄,跑起來簡單多了,但同樣充滿樂趣。

  《變速2》仍交給 Slightly Mad Studios工作室開發(fā),但總體負(fù)責(zé)人是來自DICE工作室的Marcus Nilsson,以及EA高級副總裁Patrick Soderlund。DICE的招牌作品當(dāng)屬《戰(zhàn)地》系列,不過微軟頗受好評的《拉力挑戰(zhàn)賽》(RalliSport Challenge)也有這家瑞典工作室的貢獻,《榮譽勛章》、《極品飛車:熱力追蹤》他們也都參與過。

  Nilsson表示,《變速 2》的目標(biāo)不是更多賽車,而是所謂的“車手大戰(zhàn)”(the driver\\'s battle),比如以150英里的時速沖向某個角落,所以第一代的畫質(zhì)將被提升到更高級別�!蹲兯佟吠婕覒�(yīng)該記得駕駛室視角和裝機帶來的模糊感覺,《變速2》則會增強頭盔視角,比如幫助你在拐彎的時候自動轉(zhuǎn)向駕駛,模仿真實的駕車體驗。碰撞也會更加慘烈,Nilsson就宣稱這是開發(fā)團隊的創(chuàng)新關(guān)鍵所在,而且還有改進的物理引擎。

  《熱力追蹤》中大肆宣傳的 Autolog讓國內(nèi)玩家很苦惱,但是EA卻非常喜歡,新作中自然也會增強,它會源源不斷地提供玩家好友的信息和狀態(tài),幫你配對比賽,還可以上傳圖片、評論戰(zhàn)績、嘲諷對手等等。

  在EA的快餐流水線策略之下,《極品飛車:變速2》將在,是好是壞只能等到屆時評判了。

編輯本段車輛數(shù)據(jù)列表

  這是《極品飛車15:變速2》的官方車輛列表,依照EA所言,游戲最后將會有來自36個廠商的145架車輛。目前此列表只有115架車輛,這個數(shù)據(jù)列表將會在EA增加車輛后及時更新。

  所有車輛數(shù)據(jù)均來自EA官方

  

車輛名稱

引擎類型

馬力

0-60英里(約96.56公里)用時

極速

  

1967 Shelby GT500

248 CID V8

355

6.2s

217 km/h

1969 道奇 Charger R/T

426 CID HEMI V8

425

5.7s

251 km/h

1974 道奇 Challenger R/T

426 CID HEMI V8

425

5.7s

251 km/h
















謳歌 NSX

3.2-liter V6

290

5.0s

265 km/h
















阿爾法·羅密歐 8C Competizione

4.7-liter V8

444

4.2s

291 km/h

阿爾法·羅密歐 Giuletta QV (A)

1.7-liter 4-cylinder Turbo

232

6.8s

241 km/h
















Alpina B6 GT3

32-valve DOHC V8

540

N/A

N/A
















阿斯頓·馬丁 DB9 Coupe

5.9-liter V12

469

4.6s

305 km/h

阿斯頓·馬丁 Racing DBR9 GT1

6-liter V12

600

3.4s

316 km/h

阿斯頓·馬丁 Racing DBRS9 GT3

48-valve 5.9-liter DOHC V12

500

3.6s

307 km/h

阿斯頓·馬丁 V8 Vantage N400

4.3-liter V8

400

4.9s

284 km/h
















奧迪 R8 Coupe 4.2 FSI quattro

4.2-liter V8

414

4.4s

300 km/h

奧迪 R8 LMS

5.2-liter V10

493

3.7s

315 km/h

奧迪 RS 4

4.2-liter FSI V8

414

4.3s

244 km/h

奧迪 S3

2-liter Turbo FSI

261

5.5s

249 km/h

奧迪 S4

3-liter V6

329

5.1s

249 km/h

奧迪 TT Coupé 3.2 quattro

3.2-liter V6

247

5.7s

249 km/h
















賓利 Continental Supersports

6-liter W12

621

3.9s

328 km/h
















寶馬 135i Coupe

3-liter inline-6

302

4.7s

249 km/h

寶馬 M1 Procar

3.5-liter inline-6

470

4.4s

308 km/h

寶馬 M3 E30 Sport Evolution

2.5-liter inline-4

235

6.1s

247 km/h

寶馬 M3 E36

3.2-liter inline-6

240

5.5s

223 km/h

寶馬 M3 E46

3.2-liter inline-6

338

5.1s

280 km/h

寶馬 M3 E92

4-liter V8

414

3.9s

289 km/h

寶馬 M3 GT2 ALMS

4-liter V8

450

3.5s

289 km/h

寶馬 M6

5-liter V10

514

4.1s

329 km/h

寶馬 Z4 M Coupe

3.2-liter inline-6

330

4.7s

251 km/h

寶馬 Z4 sDrive35is

3-liter inline-6

340

4.8s

249 km/h
















布加迪 Veyron 16.4

8-liter Quad Turbocharged W16

1001

2.5s

407 km/h
















Caterham Superlight R500

2-liter inline-4

263

2.8s

241 km/h
















雪佛蘭 Camaro SS

6.2-liter LS3 V8

426

4.6s

249 km/h

雪佛蘭 Cobalt SS

2-liter Supercharged inline-4

205

5.9s

254 km/h

雪佛蘭 Corvette C6.R GT1

7-liter LS7 V8

590

3.2s

305 km/h

雪佛蘭 Corvette Sting Ray

427 CID Tri-Power V8

400

5.4s

244 km/h

雪佛蘭 Corvette Z06

7-liter LS7 V8

505

3.7s

318 km/h

雪佛蘭 Corvette Z06R GT3

7-liter LS7 V8

530

3.8s

304 km/h
















道奇 Chalenger Concept

370 CID V8

435

4.5s

280 km/h

道奇 Viper SRT-10

8.3-liter V8

510

3.8s

308 km/h
















福特 Escort RS Cosworth

N/A

N/A

N/A

N/A

福特 Focus RS

Modified 2.5-liter 5-cylinder

301

5.9s

262 km/h

福特 Focus ST

2.5-liter 5-cylinder

225

6.8s

265 km/h

福特 GT

5.4-liter Supercharged Modular V8

550

3.3s

329 km/h

福特 Shelby GT500

5.4-liter V8

540

4.3s

249 km/h
















Gumpert Apollo

4.2-liter V8

789

2.9s

358 km/h
















本田 Civic Si

2-liter i-VTEC 4-cylinder

197

6.7s

249 km/h

本田 S2000

2.2-liter 4-cylinder

237

6.2s

241 km/h
















英菲尼迪 G35 (V35)

3.5-liter V6

306

5.7s

249 km/h
















捷豹 XKR

5-liter Supercharged V8

503

4.5s

249 km/h
















科尼賽克 CCX

4.7-liter Twin Turbocharged V8

806

3.2s

402 km/h
















蘭博基尼 Gallardo LP 560-4

5.2-liter V10

552

3.7s

325 km/h

蘭博基尼 Gallardo LP 560-4 GT3

5.2-liter V10

570

3.4s

286 km/h

蘭博基尼 Murciélago LP 640 (A)

6.5-liter V12

631

3.3s

329 km/h

蘭博基尼 Murciélago R-SV GT1

6.5-liter V12

600

2.4s

305 km/h

蘭博基尼 Reventón

6.5-liter V12

650

3.4s

339 km/h

蘭博基尼 Reventón Hot Pursuit Edition Cop Car (B)

6.5-liter V12

650

3.4s

339 km/h
















藍旗亞 Delta HF Integrale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12

5.7s

225 km/h
















雷克薩斯 IS-F

5-liter V8

417

4.2s

273 km/h

雷克薩斯 LFA

4.8-liter V10

552

3.6s

326 km/h
















蓮花 Elise 111R

1.8-liter inline-4

189

4.7s

239 km/h

蓮花 Exige S

1.8-liter Supercharged inline-4

218

4.1s

238 km/h
















瑪莎拉蒂 GranTurismo S

4.7-liter V8

434

4.9s

304 km/h

瑪莎拉蒂 MC12 GT1

6-liter Ferrari V12

630

3.8s

304 km/h
















Matech 福特 GT GT1

5.3-liter V8

600

2.9s

329 km/h

Matech 福特 GT GT3

5.4-liter Supercharged Modular V8

550

N/A

N/A
















馬自達 MX-5

2.0-liter inline-4

180

6.5s

194 km/h

馬自達 RX-7

1.3-liter Rotary

N/A

5.9s

352 km/h

馬自達 RX-7 FS3S

1.3-liter Turbocharged Rotary

185

8.6s

230 km/h

馬自達 RX-8

1.3-liter Renesis Rotary

238

6.6s

223 km/h
















麥克拉倫 F1

6.1-liter 寶馬 V12

627

3.2s

391 km/h

麥克拉倫 MP4-12C

麥克拉倫 M838T Twin-Turbo 3.8-liter V8

N/A

3.3s

352 km/h
















奔馳 SLR 麥克拉倫 722 Edition

5.4-liter Supercharged V8

640

3.6s

336 km/h

奔馳 SLR Stirling Moss

5.4-liter Supercharged V8

640

3.5s

349 km/h
















三菱 Lancer Evolution IX MR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86

4.5s

249 km/h

三菱 Lancer Evolution X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91

3.5s

249 km/h
















Monster Energy / Falken Tire 福特 Mustang GT

4.6-liter 福特 Racing V8

680

4.1s

310 km/h
















極品飛車 Shelby Terlingua 福特 Mustang

Heavily Modified 4-liter 福特 V6

375

5.5s

273 km/h
















日產(chǎn) 200SX (S14)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17

N/A

N/A

日產(chǎn) 240SX (S13)

2-liter inline-4

156

7.8s

209 km/h

日產(chǎn) 350Z (Z33)

3.5-liter V6

306

5.2s

249 km/h

日產(chǎn) 370Z (Z34)

3.7-liter V6

329

5.1s

257 km/h

日產(chǎn) GT-R (R35)

3.8-liter Twin Turbo V6

480

3.2s

310 km/h

日產(chǎn) GT-R SpecV (R35)

3.8-liter Twin Turbo V6

480

3.2s

304 km/h

日產(chǎn) Silvia S15 Spec. R Aero (A)

2-liter inline-4

250

5.4s

185 km/h

日產(chǎn) Skyline GT-R (R32)

2.6-liter inline-6

276

4.7s

323 km/h

日產(chǎn) Skyline GT-R (R34)

2.6-liter inline-6

276

4.9s

249 km/h
















帕加尼 Huayra

6-liter AMG V12

690

2.6s

410 km/h

帕加尼 Zonda Cinque Hot Pursuit Edition (B)

7.3-liter AMG V12

678

3.4s

349 km/h

帕加尼 Zonda F

7.3-liter AMG V12

602

3.5s

344 km/h

帕加尼 Zonda R

6-liter AMG V12

750

3.5s

374 km/h
















Radical SR3 RS

1.3-liter 4-cylinder

210

3.8s

236 km/h
















保時捷 911 GT2

3.6-liter H-6

523

3.3s

328 km/h

保時捷 911 GT3 R

4-liter flat-6

640

N/A

N/A

保時捷 911 GT3 RS

3.8-liter H-6

444

4s

310 km/h

保時捷 911 GT3 RS Auto Bild Edition

N/A

N/A

N/A

N/A

保時捷 911 GT3 RSR

4-liter flat-6

450

3.5s

292 km/h

保時捷 911 GT3 RSR Falken Tire

N/A

N/A

N/A

N/A

保時捷 Carrera GT

5.7-liter V10

605

3.5s

329 km/h

保時捷 Cayman S

3.4-liter flat-6

320

4.9s

275 km/h
















雷諾 Mégane RS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22

6.3s

239 km/h
















賽恩 tC

2-liter inline-4

161

7.4s

204 km/h
















西亞特 Leon Cupra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40

6.2s

246 km/h
















Shelby Cobra 427

427 CID 7.0-liter V8

425

4.2s

263 km/h
















斯巴魯 Impreza WRX STI

2.5-liter H-4

293

5.1s

233 km/h
















Sumo Power 日產(chǎn) GT-R GT1

5.5-liter Naturally Aspirated V8

600

3.2s

286 km/h
















極品飛車 寶馬 Z4 GT3

4-liter V8

480

3.4s

275 km/h

極品飛車 福特 Mustang RTR-X

5-liter V8

440

4.6s

262 km/h

極品飛車 馬自達 RX-7

Rotary

N/A

N/A

N/A

極品飛車 馬自達 RX-8

20b Monster Bridgeport Rotary

666

N/A

N/A

極品飛車 賽恩 tC

N/A

1100

N/A

N/A

極品飛車 豐田 Corolla GTS (AE86)

13B Wankel Rotary

N/A

5.7s

280 km/h
















豐田 Corolla AE86

1.6-liter inline-4

112

8.5s

193 km/h

豐田 Supra

3-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6

N/A

3.8s

238 km/h
















大眾 Golf Mk1 GTI

1.6-liter inline-4

110

8.7s

180 km/h

大眾 Golf Mk5 GTI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00

6.2s

205 km/h

大眾 Scirocco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07

6.3s

204 km/h

編輯本段游戲簡介

  《極品飛車15:變速2》由EA的DICE和Slightly Mad Studio合作開發(fā),該作提供比1代更加增強的畫質(zhì),而且還會采用改進后的物理引擎。

  《變速2》最新的特點就是引入了“頭盔視角”功能,而這一功能將不同于以往常規(guī)的車外、車前以及車內(nèi)的“穩(wěn)定”性視角模式,“頭盔視角”是采用安裝在頭盔的雨眉部位的攝像頭為視野基準(zhǔn),將會加入人體仿真動態(tài)物理學(xué),如自然動作的環(huán)顧左右,以及慣性動作的緊急剎車前傾點頭,以及車內(nèi)真實的引擎轟鳴聲。完全讓玩家達到身臨其境的仿真駕駛體驗。

  除了逼真的體驗外,刺激的視覺效果也就絕對會再次加強,極限速度下的動態(tài)模糊,真實天氣效果和車輛損壞或細微碰撞的物理特效,都會給您帶來激情陶醉的體驗。

  擬真職業(yè)賽

  對于“極品飛車”粉絲來說,這段時間絕對是個大日子:一方面,以傳統(tǒng)警匪大戰(zhàn)為主題的《Hot Pursuit》(熱力追蹤)終于上市了;另一方面,EA又正式宣布了第15代作品《Shift 2 Unleashed》(變速激情釋放),就像標(biāo)題明示的那樣和第13代《Shift》一樣,風(fēng)格又變成了真實職業(yè)比賽模擬。 《Shift》發(fā)布于2009年9月份,全球銷量累計接近500萬份,其成功之處在于帶來了革命性的真實賽車體驗。雖然不是每一個極飛迷都肯買賬,但看起來EA相當(dāng)看好這種風(fēng)格。 EA宣稱,《Shift 2 Unleashed》基于全新的渲染引擎,畫質(zhì)方面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將玩家置身于激情四射的狂飆之中,同時還增加了全新的頭盔視角,展現(xiàn)200英里時速下的真實物理體驗,讓玩家感受瘋狂刺激腎上腺素的夜間飚車,盡觀如真似幻的賽道、賽車。 新作還繼承了《熱力追蹤》里引入的交互網(wǎng)絡(luò)Autolog,并將其進化為下一代,可以更密切地組織玩家面對面角逐、對比眾車手狀態(tài)。 《Shift 2 Unleashed》繼續(xù)由操刀了《Shift》、《GTR》、《GTR2》的Slightly Mad Studios工作室開發(fā),計劃2011年春天上市,照常登陸X360、PS3、PC三大平臺。

編輯本段漂移經(jīng)驗

  首先要確保使用是手動擋,使用自動擋很難讓車輛保持在一個速度區(qū)間內(nèi),漂移賽不需要多高的速度,而低檔位切換高檔位之間的大扭矩是保持漂移狀態(tài)最為主要的部分,保持大扭矩進入漂移狀態(tài)輕輕壓住油門足以。 車輛的選擇,建議使用NFSTEAM野馬,啟動和提速這輛車都非常的穩(wěn)定,稍微注意下過彎的速度,很難出現(xiàn)轉(zhuǎn)向過度的問題,是因為車輛比較重的原因。

  其次新手要先明白漂移的原理和過程,開始漂移的前提,讓車輛提前打方向,進入漂移的姿態(tài)。

    相關(guān)評論

    閱讀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人給出評價!

    • 8 喜歡喜歡
    • 3 頂
    • 1 難過難過
    • 5 囧
    • 3 圍觀圍觀
    • 2 無聊無聊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

    第 2 樓 浙江杭州鐵通 網(wǎng)友 客人 發(fā)表于: 2013/1/6 12:39:31
    很好 也很用心 贊

    支持( 0 ) 蓋樓(回復(fù))

    第 1 樓 江蘇蘇州蘇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網(wǎng)友 客人 發(fā)表于: 2012/2/20 23:33:06
    作者很用心��!辛苦了~

    支持( 0 ) 蓋樓(回復(fù))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1)

    昵稱:
    表情: 高興 可 汗 我不要 害羞 好 下下下 送花 屎 親親
    字?jǐn)?shù): 0/500 (您的評論需要經(jīng)過審核才能顯示)